樗鸡
《中华本草》:樗鸡
拼音注音
Chū Jī
别名
红娘子、灰花蛾
来源
药材基源:为蜡蝉科动物樗鸡的成虫。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orma delicatula White采收和储藏:7-8月捕捉,捕后蒸死或烤死,晒干。
原形态
樗鸡,体长14-22mm,宽6-8mm。头狭小,复眼黑褐色。额延长如象鼻。前胸背板浅褐色;腹部大,黑褐色,腹部背面黑色,间被白色粉霜。前翅基半部淡褐色而稍带绿色,有黑斑20余个,端半部黑色,翅脉白色;后翅基部呈红色,有黑斑7-8个,翅端黑色。红色与黑色交界处有白带,体翅常有粉状白蜡。尾端逐渐狭小。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九栖于樗、榆、刺槐、女贞及多种果树上。资源分布:盛发于我国北方。
药理作用
给小鼠一次性灌胃鲜樗鸡匀浆20g/kg、干樗鸡煎剂25g/kg,观察7天,小鼠无死亡发生。给小鼠按4.2g/kg给药连续4星期,小鼠体重增长,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色素及血清AST和ALT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用40%鲜樗鸡匀浆和40%樗鸡乙醇浸液泡过的滤纸片贴于人体上壁皮肤,4-8h取下,结果40%鲜樗鸡匀浆组无红肿反应,40%樗鸡乙醇浸液组有一人局部微红,12h内消失。用樗鸡乙醇浸液3g/10ml,涂小鼠耳,4h后观察,樗鸡可引起小鼠耳水肿,但无发泡现象。0.14g/ml的樗鸡头足翅混悬液、0.12g/ml去头足翅混悬液小鼠灌胃的最大耐受量分别为7.59g/kg,6.44g/kg。
性味
味苦;辛;性平;有毒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玫毒散结。主血瘀经闭;腰伤疼痛;阳痿;不孕瘰疬;癣疮;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入丸、散,0.1-0.2g。外用:适量,研末敷贴或调涂。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掌裂秋海棠
- 淡味当药
- 塔黄
- 大花卫矛果
- 龟胶
- 紫竹根
- 朴松实
- 大叶胡枝子
- 凤凰木
- 核桃叶
- 树头菜
- 獐骨
- 三七
- 鸨油
- 石风车子叶
- 啄木鸟
- 玉米花
- 红木子
- 华东瓶蕨
- 章鱼
- 刺莓果根
- 大枣
- 铺山燕
- 豆包菌
- 鹿角草
- 粤万年青
- 峨参
- 巴豆油
- 石头菜
- 叶上花
- 小棕皮头
- 大叶凤仙花
- 香木菌桂
- 毛连
- 见血清
- 高良姜
- 老鹳草
- 大花柳叶菜
- 百两金叶
- 大叶南苏
- 白蔹
- 月季花根
- 无腺橉木
- 软骨过山龙
- 焦槟榔
- 狗乳汁
- 红皮
- 接骨木叶
- 地盘松球
- 白茅根
- 石刷把
- 虾蟆
- 土贝母
- 朝鲜当归
- 金雀儿
- 粗叶木叶
- 飞扬草
- 老枪谷
- 渐尖毛蕨
- 华卫矛
- 樟树子
- 山黄皮
- 地乌
- 毛葡萄
- 小毛蓼
- 斑叶兰
- 睡菜根
- 兰屿肉豆蔻
- 山羊角
- 巴戟天
- 篦子三尖杉
- 香蒲
- 蝴蝶树
- 蚌壳草根
- 丝瓜根
- 方蟹
- 对马耳蕨
- 油鱼
- 虎牙
- 藤乌头
- 无花果根
- 鲤鱼
- 野兔骨
- 刮筋板
- 长青草
- 热带灵芝
- 地瓜子
- 三翅铁角蕨
- 安徽杜鹃
- 翻白柴
- 夏至草
- 角翅卫矛果
- 槐胶
- 益母草
- 扁竹测
- 玉蜀黍叶
- 清风藤
- 五除叶
- 牛筋果
- 老鸦花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