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冬菜
《中华本草》:岩冬菜
拼音注音
Yán Dōnɡ Cài
别名
海椒七、赤脚大仙、拐脚草、枪花药、绿豆青、狗肝菜、九头狮子草、水甲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四子马蓝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obilanthes tetraspe-rmus (Champ. Ex Benth.) Druce [Ruellia tetrasperma Champ ex Bent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四子马蓝 纤细草本。茎通常匍匐,稀直立。叶对生;具柄;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1。5-5cm,先端钝或稍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浅锯齿。花少数集生成短穗状花序;苞片叶状至倒卵形或匙形,被短柔毛;小苞片条形,长约4mm;花萼5深裂,裂片条形,长5-7mm;花冠淡紫色,长12-23mm,花冠筒稍弯曲,外面被毛,内有长曲柔毛,冠桅2裂,裂片近圆形,先端微凹;雄蕊4,二强,花丝基部有膜相连,有1退化雄蕊残迹。蒴果棒状,长7-10mm,近顶端有微毛。种子4颗,具微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石上或阴湿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性味
味辛;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活络;解毒。主风热感冒;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洋草果
- 油桐叶
- 松油
- 柚
- 野樱桃
- 川木香
- 椰子油
- 见血封喉
- 岩豆藤花
- 岩松鼠骨
- 蟛蜞
- 油渣果
- 油茶根
- 月季花
- 柚核
- 黄瓜子
- 岩豇豆
- 岩兰花根
- 桂竹香
- 榆荚仁
- 转心莲
- 蘑菇
- 三棱
- 卵叶娃儿藤
- 椰子瓤
- 油渣果根
- 海柏
- 蚕蜕
- 丁香
- 仰天钟根
- 圆瓣冷水花
- 岩菖蒲
- 金樱根
- 野桂皮
- 剪红纱花
- 狗枣猕猴桃
- 野烟
- 越南樟皮
- 岩蒿
- 苦苣苔
- 杨梅树皮
- 猴樟果
- 异被赤车
- 川楝子
- 篦齿蒿
- 夜合花
- 圆叶锦葵根
- 油茶根皮
- 岩梭花
- 苦夭
- 岩山枝
- 圆果罗伞
- 有瓜石斛
- 宜昌楼梯草
- 异型莎草
- 沙梨
- 元宝槭
- 夜明砂
- 宜梧叶
- 楹树
- 岩枣树
- 杨梅
- 岩丸子
- 白千层
- 元元草
- 岩豆根
- 骆驼蹄瓣
- 圆果冷清草
- 岩节连
- 岩豆藤根
- 宜昌荚蒾
- 芒硝
- 叶下珠
- 草龙根
- 圆叶乌桕
- 油头草
- 岩泽兰
- 麻油
- 叶上珠根
- 异穗卷柏
- 樱桃核
- 火腿
- 印度菩提树皮
- 秋海棠
- 秋海棠茎叶
- 半拉子
- 七叶子
- 半截叶
- 圆柏叶
- 冰凉花
- 白猪栗
- 白石花
- 大马蓼
- 大一箭球
- 大叶藜
- 岩黄连
- 洋白蜡树
- 原蚕沙
- 山豆花
- 玉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