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泽兰
《*辞典》:岩泽兰
拼音注音
Yán Zé Lán
别名
天青地红、自来血、血经草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岩泽兰的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
亚灌木。茎匍匐,红褐色,节处生根,上部倾斜上升。叶对生,卵状长椭圆形,长5~9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长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带红色;叶柄长5~20毫米。二歧分枝的聚伞花序,花偏生于分枝上;萼5裂,宿存;花冠漏斗状,裂片5;雄蕊5;花盘肉质,子房2室。蒴果2裂。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阴湿处。分布贵州等地。
性味
性温,味微甘而涩。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治跌打损伤。
复方
①治气血不足,月经不调:岩泽兰、大小血藤,益母草、臭牡丹各五钱。煎水兑酒服。
②治痨伤咳嗽:岩泽兰根三两。泡酒服。
③治骨折、跌打:岩泽兰、大九龙盘(蜘蛛抱蛋)、小九龙盘(观音草)、羊儿风(土地骨皮)各等量。捣绒加酒包伤处;并用以上药各五钱,加野荞根五钱,煎酒服,一日三次。
④治刀伤:岩泽兰叶捣绒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柄果槲寄生
- 鸡蛋壳
- 刺血红
- 大花卫矛果
- 贴骨散
- 牛耳草
- 水飞蓟
- (鱼彭)鱼鳃
- 母猪藤根
- 白马骨
- 叶下花
- 骆驼黄
- 蛇王藤
- 黑果
- 飞机草
- 刺苋菜
- 柠条籽
- 羊屎条根
- 山羊肝
- 五爪龙
- 浮尸草
- 绵萆薢
- 野冬菊
- 石斛
- 潺槁树
- 猴高铁
- 家白蚁
- 胡萝卜
- 阔叶赤车使者
- 球花党参
- 百灵草
- 云南红豆蔻
- 朱唇
- 阳遂足
- 朴消
- 竹节蓼
- 大唇香科科
- 马边绣球
- 见血封口
- 朱蕉花
- 滇绣球
- 甘青青兰
- 红须须
- 斑竹花
- 一枝蒿
- 双翎草
- 黑血藤
- 奶汁树
- 吊吊果
- 盐蛇
- 野木瓜果
- 西南毛莨
- 鱼鹰骨
- 青药
- 有柄石韦
- 露兜竻蔃
- 鹬肉
- 山莴苣
- 大叶蒟
- 毛葡萄
- 铜棒锤
- 饭团藤
- 烂茶叶
- 串铃草
- 铁牛钻石
- 白草根
- 大块瓦
- 蜗牛壳
- 椿树花
- 尖子木
- 麦撇花藤
- 螳螂跌打
- 麻羊藤
- 过墙风
- 烟管蓟
- 龙眼叶
- 帽兰
- 鸡血七
- 了哥王根
- 东北桤木
- 十两叶
- 南牡蒿
- 青琅玕
- 蟋蟀
- 百味参
- 红皮
- 地盘松球
- 白茅根
- 骆驼蹄瓣
- 蜂糖罐
- 脉耳草
- 狐狸尾
- 血党
- 树腰子
- 红榔木
- 麻柳树根
- 苹果皮
- 簕欓
- 羊角参
- 五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