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子根
《中华本草》:红子根
拼音注音
Hónɡ Zǐ Gēn
别名
火把果根
英文名
Root of Fortune Firethorn
出处
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Li[Photinia fortuneana Maxim.;Pyracantha crenato-serrata(Hance)Rehd.]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火棘 常绿灌木,高达3m。侧枝短,先端成刺状,嫩枝外被锈色短柔毛,老枝无毛。叶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短,无毛或嫩时有柔毛;叶片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1.5-6cm,宽0.5-2cm,先端圆钝或微凹,有时具短尖头,基部楔形,不延连于叶柄,边缘有锯齿,近基部全缘。花两性,集生复伞房花序;叶柄长约1cm;萼筒种状;萼片5,三角形,先端钝;花瓣近圆形,白色;雄蕊20,花药黄色,花柱5,离生,子房上部密生白色柔毛。果实近球形,直径约5mm,橘红或深红色。花期3-5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800m的山地、丘陵阳坡灌丛、草地及河沟路旁。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
酸;涩;平;无毒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化瘀止痛。主潮热盗汗,肠风下血,崩漏,疮疖痈痛,目赤肿痛,风火牙痛,跌打损伤,劳伤腰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
《重庆草药》:孕妇禁用,气虚者慎服。
各家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虚劳骨蒸潮热。2.《四川中药志》:疗跌打损伤,止筋骨痛。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红子根
拼音注音
Hónɡ Zǐ Gēn
出处
《分类草药性》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根。9~10月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涩,无毒。"
功能主治
治虚劳骨蒸,闭经,跌打损伤。
①《分类草药性》:"治虚劳骨蒸潮热。"
②《四川中药志》:"疗跌打损伤,止筋骨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8钱;或炖肉。
注意
《重庆草药》:"孕妇禁用,气虚者慎服。"
复方
①治干病、经闭、骨蒸潮热:红子根、红藤、大血藤、小血藤、石泽兰、三白根、红孩儿。炖鸡服。
②治火牙、虫牙疼痛:红子根、三月蔗根、小乌蔗根、薅秧藨根、狗地芽根、路边姜根。炖五花肉服。
③治血崩:红子根、雪莲花、向日葵柄。炖猪筒子骨服。(选方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南瓜子
- 棒棒草
- 宜昌楼梯草
- 莲子
- 木姜子叶
- 水线草
- 七叶薯
- 扇叶人字果
- 狭萼半边莲
- 水茄冬
- 紫金砂
- 八角香
- 女娄菜
- 太白丽参
- 乳白香青
- 白活麻
- 望江南子
- 石楠
- 小灰包
- 棱枝槲寄生
- 野鸡头
- 越南樟皮
- 蛏肉
- 苦葵鸦葱
- 茱苓草
- 桑叶
- 水红袍
- 万年青
- 獾骨
- 豆叶参
- 鹧鸪脚
- 鲤鱼皮
- 罗布麻
- 浙樟
- 走茎丹参
- 花脸细辛
- 土田七
- 树腰子
- 金毛七
- 兔骨
- 叶上果根
- 四楞蒿
- 绵参
- 报春花
- 饱饭花果
- 四念癀
- 尖苞柊叶根
- 紫金血藤
- 栓皮栎
- 仙人球
- 雷丸
- 土细辛
- 錾菜
- 岩指甲花
- 炮仗花
- 沙糖木
- 条参
- 桂花岩陀
- 石蚕
- 山小橘
- 竹衣
- 人参条
- 黄泡果
- 小距紫堇
- 玉屑
- 飞来蓝
- 蝙蝠
- 榔榆茎叶
- 白石榴根
- 土百部
- 龙眼根
- 核桃楸皮
- 白饭树根
- 鸡骨常山
- 黄唇鱼肝
- 樟树果
- 少花柏拉木
- 小叶黑面叶
- 蚕蛹
- 夜香牛
- 滇白芷果
- 扁轴木
- 丝瓜
- 木香花
- 破布草
- 石灰
- 女贞叶
- 柳叶菜根
- 泡花子
- 狗爪樟皮
- 沙旋复花
- 多头风轮菜
- 钻石风
- 追骨风
- 剑叶玉簪
- 桑椹子
- 娃娃拳
- 鸡肉
- 山橙叶
- 球花马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