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舌
《中华本草》:树舌
拼音注音
Shù Shé
别名
赤色老母菌、扁芝、梨菌、枫树芝、老母菌、扁蕈、白斑腐菌、木灵芝、树耳朵、老牛肝
英文名
Artist's Conk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真菌》。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平盖灵芝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noderma applanatum(Pers.ex Wallr.) Pat.[Fomes applanatum(Pers.ex Wallr.)Gill.;Palyporus applanatus(Pers.)Wallr.]
原形态
子实体多年生,侧生无柄,木质或近木栓质。菌盖扁平,半圆形、扇形、扁山丘形至低马蹄形,(5-30)cm×(6-50)cm,厚2-15cm;盖面皮壳灰白色至灰褐色,常覆有一层褐色孢子粉,有明显的同心环棱和环纹,常有大小不一的疣状突起,干后常有不规则的细裂纹;盖缘薄而锐,有时钝,全缘或波状。管口面初期白色,渐变为黄白色至灰褐色,受伤处立即变为褐色;管口圆形,每1mm间4-6个;菌管多层,在各层菌管间夹有一层薄的菌丝层,老的菌管中充塞有白色粉末状的菌丝。孢子卵圆形,一端有截头壁双层,外壁光滑,无色,内壁有刺状突起,褐色,(6.5-10)μm×(5-6.5)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多种阔叶树的树干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为世界广布种。
形状
1.性状鉴别 子实体无柄。菌盖半圆形,剖面扁半球形或扁平,长径10-50cm,短径5-35cm,厚约15cm。表面灰色或褐色,有同心性环带及大小不等的瘤状突起,皮壳脆,边缘薄,圆钝。管口面污黄色或暗褐色,管口圆形,每1mm间4-6个。纵切面可见菌管一层至多层。木质或木栓质。气微,味淡。[br]2.显微鉴别 生殖菌丝淡褐色,壁薄,直径3-6μm。骨架菌丝褐色,壁厚至实心,树状分枝或呈针状,骨架干直径5-6μm,分枝末端形成鞭毛状无色缠绕菌丝。缠绕菌丝无色或微带褐色,壁厚,分枝,直径1-2μm。孢子卵形或顶端平截,长7-10μm,直径4.3-6.2μm。
化学成分
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麦角甾-7,22-二烯-3-酮(ergosta-7,22-dien-3-one),麦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a-7,22-dien-3β-ol),麦角甾-5,8,22-三烯-3β,15-二醇(ergosta-5,8,22-trien-3β,15-diol),麦角甾-7,22-三烯-3β-醇棕榈酸酯(ergosta-7,22-dien-3β-ylpalmitate),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24-甲基胆甾烷-7,22-二烯-3β-醇(24-methylcholesta-7,22-dien-3β-ol),灵芝-22-烯酸(ganoderenic acid)A、F、G,灵芝-22-烯酸H、I甲酸(methyl ganoderenate H、I),7-表灵芝酸A甲酯(7-epiganoderate A),呋喃灵芝酸(furanoganoderic acid),灵芝酸A、P甲酸(methyl ganoderate acid A、P),树舌环氧酸(applanoxidic acid)A、B、C、D,赤杨烯酮(alnusenone),无羁萜(friedelin),无羁萜醇(friedelinol),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inol),D:B-弗瑞德齐墩果-5-烯-3-酮(D:B-friedoolean-5-en-3-one),即是赤杨烯酮,色素葡萄糖(glucan)CF1、CF2,多糖和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等脂肪酸。
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抗肿瘤作用。
性味
微苦;平
归经
脾;胃经
功能主治
消炎抗癌。主咽喉炎;食管癌;鼻咽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真菌》:有抗癌活性。用于治食道癌等症。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曲枝天冬
- 土沙参
- 虎睛
- 菖蒲叶
- 绿南星
- 罗汉松叶
- 吹云草
- 杉塔
- 土千年健
- 白毛蛇
- 蔷薇花
- 石帆
- 鹿肾
- 泉水
- 凉三七
- 裂序楼梯草
- 柘树茎叶
- 糜穰
- 狭叶露珠草
- 念珠根黄芩
- 安徽杜鹃
- 桑芽
- 大马蓼
- 虫豆
- 小果野葡萄
- 山紫菀
- 蔓赤车
- 土丹参
- 柏脂
- 蔷薇露
- 鹅首马先蒿
- 青钱柳
- 风藤草根
- 石蟹
- 暗紫贝母
- 秋葡萄
- 点地梅
- 白叶不翻
- 尖尾风根
- 长叶山芝麻
- 毛叶肾蕨
- 山橘叶
- 白花丁香
- 槐花
- 梓树
- 鱼腥草
- 茅草箭
- 细叶桉叶
- 蔓斑鸠菊
- 白升麻
- 蟒蛇草
- 千只眼
- 鱼鳞菜
- 白花草
- 赤芍药
- 全缘榕
- 光头前胡
- 痰药
- 小铜锤
- 野鹅脚板
- 山岗荚
- 燕子尾
- 赤小豆
- 野菠菜
- 无名木皮
- 藜
- 紫玉簪根
- 黄荆叶
- 女金芦
- 苍蝇草
- 七厘丹
- 假茶辣
- 哉果
- 白花鬼针草
- 刺血红
- 三消草
- 鸱头
- 圆叶南蛇藤根
- 野葡萄藤
- 菟丝子
- 紫花鱼灯草
- 大风药叶
- 白脚威灵
- 地锦苋
- 臭菘
- 青活麻
- 甘青铁线莲
- 狼油
- 木香
- 红娘子
- 鹅掌楸
- 爬藤榕
- 鸢尾
- 犁头尖
- 黄瑞木
- 鸭脚黄边
- 岩兰花根
- 大一箭球
- 中华绣线梅
- 狗牙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