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灯草
《中华本草》:野灯草
拼音注音
Yě Dēnɡ Cǎo
来源
药材基源:为灯心草科植物小灯心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uncus bufonius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小灯心草 一年生草本,高5-20cm。须根细弱。茎直立或斜升,基部常红褐色。叶基生和茎生;叶片多少扁压,线状,长2-5cm,宽约1mm。花在小枝顶排成疏松或紧密的二歧来聚花序;花长3-7mm,有3片卵形膜质苞片;花被6,外轮3,被针形,先端尖,有膜质边缘,内轮3,几全为膜质,先端较钝;雄蕊6,长为花被片之半,花药长为花丝的1/3-1/2。蒴果三角状长圆形,几与内轮花被片等长。种子倒卵形,长约0.4mm。花、果期4-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河岸或池沼旁的水湿处。资源分布:我国长江以北及四川、云南等地有分布。
化学成分
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β-胡萝卜素(β-carotene),隐黄质(cryptoxanthin),异堇黄质(auroxanthin),新费质(neoxanthin),毛茛黄质(flavoxanthin),菊黄素(chrysanthemaxanthin),堇黄质(violaxanthin),5,8-环氧-α-胡萝卜素(α-carotene-5,8-epoxide)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豆甾醇(stigmasterol)。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通淋;利尿;止血。主热淋;小便涩痛;水肿;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野兔毛
- 葛谷
- 石蛇
- 土附子
- 鸭舌头
- 粽粑叶
- 冷水丹叶
- 新香草
- 桂竹糖芥
- 番石榴皮
- 天冬
- 雁肪
- 金牛七
- 密叶天胡荽
- 独蕨萁
- 蝴蝶树
- 金老梅根
- 骆驼脂
- 裂果卫矛
- 南枳椇
- 白花映山红
- 地瓜子
- 吴茱萸根
- 花叶九节木
- 鹅绒藤
- 黄瓜根
- 瓦草
- 海柏
- 红牛尾七
- 黄皮叶
- 水松球果
- 灯心草
- 青蒿露
- 小叶杨
- 洋葱
- 蒲圻贝母
- 老鹤草
- 大管
- 台湾榕
- 大枣
- 阴阳枫
- 羊胎
- 滑石粉
- 美丽桐
- 白金古榄
- 万年柏
- 青皮
- 除虫菊
- 白石榴根
- 凤凰木
- 长松
- 鳝鱼骨
- 麻雀肉
- 轮叶景天
- 棘叶
- 半边藕
- 石上柏
- 黑沙蒿根
- 野猪蹄
- 龙骨
- 金盏菊花
- 覆盆子
- 龙须眼子菜
- 老枪谷
- 罗汉松实
- 牛心果
- 薄叶黄芩
- 香茅
- 盘羊睾丸
- 对叶榕
- 蛤蜊
- 腊雪
- 莲房
- 凤眼果
- 仙人球
- 心叶秋海棠
- 粗糠柴
- 山椒草
- 黄花菜子
- 鸭嘴花
- 猪靥
- 胡桃仁
- 麻根
- 东风螺壳
- 甜杏仁
- 功劳叶
- 接骨草
- 寒莓叶
- 蓝花侧金盏
- 缩砂蜜
- 巴戟天
- 粗糙凤尾蕨
- 桃耳七
- 野扁豆
- 山药藤
- 白花菜
- 贴骨散
- 腐婢根
- 水马桑枝叶
- 罗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