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沙蒿根
《中华本草》:黑沙蒿根
拼音注音
Hēi Shā Hāo Gēn
英文名
root of Ordos Wormwood
出处
出自《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黑沙蒿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黑沙蒿 半灌木,高50-100cm。主根粗而长,木质,侧根多数;根状茎粗壮,直径1-3cm,有多数营养根。茎多分枝,茎皮老时灰黑色,缝裂,当年枝外皮灰黄色,不育枝紫红色。叶黄绿色,多少肉质,无毛,干后坚硬;茎下部叶宽卵形,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3-4枚,叶柄短;中部叶长3-7cm,宽2-4cm,一回羽状全裂,裂片2-3对,狭条形,长1.5-3cm,宽约1mm;上部叶短小,3裂或不裂,裂片狭线形,无柄;苞花序多数,在茎顶和枝上排列成复总状花序,有短梗和条形苞叶;总苞片形,长3mm;总苞片3-4层,宽卵形,边缘宽膜质,背面黄绿色;外层雌花10-14朵能育,内层两性花,5-7朵能育,内层两性花,5-7朵不育,子房退化。瘦果倒卵形,果壁上具细纵纹并并有胶质物。花、果期7-10月。
功能主治
止血。主鼻衄;吐血;崩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适量,鲜根折断嗅气。
复方
治鼻出血: 鲜黑沙蒿根,去外皮,折断用鼻嗅之(如嗅之过久, 能引起鼻腔肿胀)。休克晕倒用鲜根闻之即能苏醒。(《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各家论述
《内蒙古中草药》:止血。治鼻衄,吐血,功能性子宫出血。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黑沙蒿根
拼音注音
Hēi Shā Hāo Gēn
出处
《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黑沙蒿的根。
功能主治
《内蒙古中草药》:"止血。治鼻衄,吐血,功能性子宫出血。"
复方
治鼻出血:鲜黑沙蒿根,去外皮,折断用鼻嗅之(如嗅之过久,能引起鼻腔肿胀)。休克晕倒用鲜根闻之即能苏醒。(《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黑风散根
- 杉木根
- 胭脂木
- 牛奶莓
- 海韭菜
- 小通草叶
- 黑色鳞毛蕨
- 金花草
- 列当
- 盐蛇
- 马蓼
- 黄龙藤叶
- 黑大豆皮
- 麻疯树
- 马鹿花
- 山郎木根
- 马蹄根
- 黑果小檗
- 耐冬果
- 马甲子根
- 麻柳叶
- 散瘀草
- 麻蕡
- 石头菜
- 麻楝
- 马蹄草
- 黑蒴
- 红豆
- 土色牛肝菌
- 大蛇药
- 黄零陵香
- 黑血藤
- 马瓞儿
- 端哼
- 麻鱼胆
- 鳗鲡鱼骨
- 虎头蕉
- 山驴骨
- 黄锁梅
- 鱼腥草
- 鲇鱼
- 黑鳞大耳蕨
- 篱天剑
- 麻口皮子药
- 小扁草
- 黄锁梅根
- 猪肚
- 黄毛山牵牛
- 虎掌草叶
- 马蹄细辛
- 红豆七
- 栗壳
- 黑腺珍珠菜
- 麦冬
- 麻腐
- 黄颔蛇头
- 黄金线
- 细叶鼠曲草
- 麻黄
- 山蒿
- 马肝
- 胡萝卜
- 麻牛膝
- 胡萝卜子
- 虎肚
- 黑骨蕨
- 小棕皮头
- 马铃根
- 麻雀脑
- 麻鱼肉
- 麋肉
- 鮸鱼
- 空心柳
- 黄金菊根
- 还阳草根
- 麻柳果
- 麦麸草根
- 山飘儿草
- 树茭瓜
- 蝴蝶草根
- 山蟹
- 麻母
- 马蹄甲
- 狐心
- 裸茎金腰子
- 马草
- 马鞭石斛
- 杉寄生
- 虎爪
- 北鱼黄草
- 麦麸草
- 马鹊树
- 黄鳝藤根
- 黑鸫
- 牛尾蒿
- 黑络丸菌
- 红靛
- 马鞍藤
- 黑香柴
- 马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