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姜
《中华本草》:黑心姜
拼音注音
Hēi Xīn Jiānɡ
别名
蓝姜
来源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黑心姜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rcuma caesia Roxb.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
黑心姜,多年生草本,高约lm。根茎粗大,近似姜状,有环纹,断面呈黑绿色,有多数须根。叶2列,叶柄延伸成叶鞘,抱茎;叶片椭圆状长圆形,长40-50cm,宽约10cm,沿主脉两侧有紫斑,叶下面被细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沟谷溪旁或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等地。
性味
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胸腹胀痛;产后腰痛;头风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烂,调酒炒热外搽。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心姜
别名
蓝姜、绿姜、黑姜、乌姜
来源
姜科姜黄属植物黑心姜Curcuma caesia Roxb.,以根状茎入药。夏季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性味
苦、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痛,头风痛,胸胁痛,腹泻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
3~5钱,浸酒或水煮服;外用适量,捣烂调酒外搽。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紫背草
- 鹈鹕嘴
- 石豇豆
- 阿魏侧耳
- 乳白香青
- 蒲草根
- 黑蒿
- 蒲圻贝母
- 都拉
- 麻黄
- 天文草
- 网脉山龙眼
- 菠萝根叶
- 鹰爪花果
- 鬼箭羽
- 鼠脂
- 白毛委陵菜
- 鼠李
- 水罗伞
- 泡桐树皮
- 风箱树
- 柱果木榄果
- 藜
- 三面刀
- 石寄生
- 四楞蒿
- 玳瑁肉
- 香毛草
- 小巢菜
- 山莴笋
- 山蒜
- 山野芋
- 山丹花
- 散血藤
- 铜钱菌
- 山大刀
- 声色草
- 山药
- 山鸢尾
- 四指马鲅
- 实葫芦
- 山佩兰
- 山藤藤果
- 苦葛花
- 山土瓜
- 十大功劳根
- 紫玉盘
- 山半夏
- 射罔
- 三加花
- 山尖菜
- 山野扁豆
- 珍珠梅
- 蜂药
- 山乌桕根
- 杉寄生叶
- 实葫芦根
- 大叶楠根
- 少花腰骨藤
- 山茶叶
- 四脚蛇
- 山薄荷
- 山吴萸
- 黑石耳
- 山刺梨
- 山慈菇叶
- 山铁树
- 山小橘
- 山荷叶
- 风车儿
- 四叶参
- 山蜘蛛
- 山鸡
- 扇叶人字果
- 四方木皮
- 山高粱
- 山萝花
- 山黄麻叶
- 散血草
- 疔毒草
- 马蹄荷
- 紫丁香
- 山麻雀
- 皂荚根皮
- 山道年蒿
- 双花堇菜
- 马鹊树
- 山龙眼
- 四季青
- 蚂蚁花根
- 山货榔
- 山崩砂
- 山五味子叶
- 四季海棠
- 山香果
- 山荔枝果
- 山刺柏
- 双翎草
- 山香
- 散瘀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