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姜
《中华本草》:黑心姜
拼音注音
Hēi Xīn Jiānɡ
别名
蓝姜
来源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黑心姜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rcuma caesia Roxb.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
黑心姜,多年生草本,高约lm。根茎粗大,近似姜状,有环纹,断面呈黑绿色,有多数须根。叶2列,叶柄延伸成叶鞘,抱茎;叶片椭圆状长圆形,长40-50cm,宽约10cm,沿主脉两侧有紫斑,叶下面被细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沟谷溪旁或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等地。
性味
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胸腹胀痛;产后腰痛;头风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烂,调酒炒热外搽。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心姜
别名
蓝姜、绿姜、黑姜、乌姜
来源
姜科姜黄属植物黑心姜Curcuma caesia Roxb.,以根状茎入药。夏季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性味
苦、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痛,头风痛,胸胁痛,腹泻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
3~5钱,浸酒或水煮服;外用适量,捣烂调酒外搽。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葛粉
- 跌破竻
- 广石豆兰
- 葛叶
- 古钮菜
- 麻黄
- 白蔹子
- 关苍术
- 瓜馥木
- 锈毛钝果寄生
- 鹳肉
- 贯叶连翘
- 鲐鱼
- 鹅喉管
- 八月瓜
- 总状绿绒蒿
- 关东丁香
- 雪乌
- 光叶水苏
- 珂
- 祖司麻
- 鸡脚刺
- 胆星
- 红丝线
- 白车轴草
- 竹(鼠留)肉
- 苦芥
- 百草霜
- 覆盆子根
- 鼹鼠
- 蠵龟筒
- 鱼鳖金星
- 薜荔
- 腐沫
- 白薯莨
- 香艾
- 香蕉根
- 都咸子
- 降龙草
- 云杉球果
- 青鱼胆
- 附子
- 鸭肪
- 凹瓦韦
- 苦竹叶
- 黄锁梅
- 鹌鹑蛋
- 鹬肉
- 马肝
- 凹朴皮
- 豆腐皮
- 谷精草
- 乳腐
- 四照花果
- 柞木皮
- 麝香壳
- 狗宝
- 毛茄
- 过山青
- 苹婆
- 肉豆蔻衣
- 铁脚威灵仙叶
- 葛上亭长
- 鸡内金
- 白鸭肉
- 豆腐
- 珍珠莲
- 水柏枝
- 鼠妇
- 蜀葵叶薯蓣
- 蟹壳
- 金锦香
- 红葱
- 艾虎脑
- 老牛揣
- 烟筒花
- 鲜黄连
- 黄藤
- 八楞麻
- 风箱树花
- 鸨肉
- 潮风草
- 黑大豆皮
- 鱼香根
- 鲛鱼
- 红三七
- 倒提壶
- 九连灯
- 锅铲叶
- 华千金藤
- 柱果木榄果
- 野鹅脚板
- 黄花菜子
- 矮脚苦蒿
- 黄龙藤叶
- 麂子草
- 莪术
- 苦木叶
- 饭团藤
- 豆根木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