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八角莲
《中华本草》:白八角莲
拼音注音
Bái Bā Jiǎo Lián
别名
血丝金盆、鬼臼、九臼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贵州八角莲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ysosma majorensis(Gagnep.)Ying[Podophyllum majorense Gagnep.;Dysosma lichuanensis Cheng sp.nov.Ined.]
原形态
贵州八角莲,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0-30cm,有纵条棱和细柔毛。根茎粗壮,结节状,黄褐色,肉质,须根多数。茎生叶2片;叶柄长7-12cm;叶片盾状着生,叶轮廓近扁圆形或半圆形,长约12cm,宽约15cm,4-6掌状深裂,裂片又2-3浅裂成戟形,上面暗绿色或带紫色晕,下面带灰紫色,有细柔毛,叶缘有时具不明显的齿。花2-5朵成伞形花序,着生于叶柄上部离叶片不远处,花梗长约1cm,有灰白色细柔毛;花紫色,下垂,花瓣椭圆状披针形;雄蕊通常6,花丝开展,花药内向,纵裂;子房有多数胚珠。浆果长圆形,熟时红色。花期4-6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山地阴湿的灌木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
形状
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结节块状,直径1.5-2cm。表面棕色或棕红色,上方有明显下凹的茎痕,环节不期明显,有时可见残留鳞叶,有众多须状根或点状突出的须根痕。根长可达10cm,直径1-1.5mm,表面棕黄色,有细纵纹。质坚硬,折断面平坦,颗粒状;根茎皮部浅棕红色,维管束环列,髓部大,黄白色;须状根皮部厚,黄白色,木部小,占直径的1/5,棕黄色。气微,特异味苦。[br]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其下为1列下皮细胞,类方形。皮层薄壁细胞有具壁孔,有单个或数个成群的木化纤维。维管束外韧型,内外侧均有石细胞群。髓大,由薄壁细胞组成。皮层和髓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和众多草酸钙簇晶。[br]根(直径1.5mm)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宽广,内皮层明显。初生木质部4-5原型。中央为强木化纤维,纤维多角形,壁厚,胞腔小孔状。皮层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
化学成分
含大黄素甲醚(physcion),谷甾醇(sitosterol),八角莲蒽醌(dysoanthraquinone),去甲八角莲蒽醌(demethyldysoanthraquinone),去氢鬼臼毒素(picropodophyllin),山荷叶素(podophyllotoxin),鬼臼苦素(picropodophyllin),山荷 叶素(diphyllin),4-去甲鬼臼毒素(4-demethylpodophyllotoxin),脱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x),4-去甲鬼臼毒酮(4-demethylpodophyllotoxone),换臼毒酮(podophyllotoxone),异鬼臼苦素酮(isopicropodophyllone),鬼臼苦酮(picropodophyllone)。
性味
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
滋阴补肾;清肺润燥;解毒消肿。主劳伤筋骨痛;阳萎;胃痛;无名肿毒;刀枪外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斑鸠
- 柏脂
- 白兰花叶
- 斑瓣虎耳草
- 榜嘎
- 落葵花
- 落地生根
- 莲须
- 白垩
- 波缘假瘤蕨
- 斑点虎耳草
- 莲状绢毛菊
- 白三百棒
- 菱粉
- 葎草果穗
- 白叶花柴
- 莲衣
- 莲叶橐吾
- 菱
- 落花生
- 落花生油
- 白僵蚕
- 菱叶
- 莲子
- 落叶梅
- 蓝叶棵
- 白叶刺根
- 猪殃殃
- 菱叶山蚂蝗
- 落地小金钱
- 莲生桂子花
- 蒌油
- 波棱瓜
- 睡菜根
- 柳叶菜花
- 野鸦椿花
- 野葱
- 水鸡油
- 寄生藤
- 蟹爪
- 显脉罗伞
- 岩松鼠骨
- 野葡萄藤
- 大叶紫薇
- 小苦参
- 一味药
- 青杠碗
- 白狼毒
- 大花列当
- 滨旋花
- 山半夏
- 茶绒
- 墨汁鬼伞
- 蓝锭果
- 黄桷浆
- 山檨叶泡花树
- 柠檬皮
- 甜草
- 小麦
- 野漆树叶
- 金腰燕
- 垂丝卫矛
- 玉柏
- 三叶槭根
- 石上瓜子菜
- 铰剪藤
- 鹿角
- 筋藤
- 卤碱
- 毛冬瓜根
- 狗舌草
- 鲎壳
- 草本三角枫
- 丰花草
- 海带根
- 羊耳蒜
- 樟木
- 黄羊油
- 紫阳花
- 肾炎草
- 湖广草
- 水泽兰
- 过山风
- 翠雀花
- 冷水花
- 吴茱萸根
- 番石榴干
- 山槟榔
- 测试
- 葱汁
- 橘红珠
- 制草乌
- 小黄泡
- 樟树叶
- 小茜草
- 石蜈蚣
- 刺菱根
- 单面针
- 窝儿七
- 罗布麻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