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脉根
《中华本草》:百脉根
拼音注音
Bǎi Mài Gēn
别名
柏脉根、牛角花、都草、黄金花、五叶草、鸟距草。
英文名
Root or stem of Littleleaf Indianmulberry, Herb of Birdsfoot Trefoil, Bird's Foot Trefoil, Bird's Foot Deervetch
出处
出自《唐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百脉根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tus corniculatus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挖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
百脉根 多年生草本,高10-60cm。茎丛生,有疏长柔毛或后来无毛。小叶5片,3小叶生于叶柄的顶端,2小叶生于叶柄的基部;小叶柄极短,长约1mm;叶纸质,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长5-20mm,宽3-12mm,先端尖,基部圆楔形,全缘,无毛或于两面主脉上有疏长毛。花3-4朵排成顶生的伞形花序,具叶状总苞;花长1-1.4cm;花萼黄绿色,宽钟形,近于膜质,内外均具长硬毛,萼齿5,三钐形;蝶形花冠,黄色,旗宽倒卵形,长9-13mm,宽4-6mm,具较长的爪,翼较龙骨瓣稍长,龙骨瓣弯曲;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花柱长而弯曲,柱头小。荚果长圆筒形,褐色,长2-2.7cm,阔3-4mm,内含多粒种子。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3400m的冷杉和高山栎混交林或山坡草地、田间湿润处。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根含黄酮类化合物百脉根素(corniculatusin),百脉根素-3-O-β-D-半乳糖甙(corniculatusin-3-O-β-D-galactoside),3,5,8,3',4'-五羟基-7-甲氧基黄酮(3,5,8,3',4'-pentahydroxy-7-methoxyflavone),棉花皮素-7-甲醚-3-半乳糖甙(gossypetin-7-methylether-3-O-galactoside)。[br]此外,根还含有非瑟素(fisetin),5-去羟异鼠李素(geraldol),5-去氧山柰酚(5-deoxykaempferol),柠檬素(limoci-tin),3,5,7,4'四羟基-8-甲氧基黄酮(sexangularetin),棉子皮亭(gossypetine)。
性味
甘;苦;微寒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补虚;清热;止渴。主虚劳;阴虚发热;口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或浸酒;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唐本草》:下气,止渴,去热,除虚劳,补不足。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百脉根
拼音注音
Bǎi Mài Gēn
别名
柏脉根(《唐书》)。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豆科植物百脉根的根。
原形态
百脉根,又名:牛角花(《植物名实图考》),都草、黄金花、五叶草、鸟距草。
多年生草本,高这11~45厘米。茎丛生,被疏的长柔毛或后来无毛。小叶5枚,3小叶位于叶柄的顶端,2小叶常生于叶柄的基部;小叶纸质,卵形或倒卵形,长5~20毫米,宽3~12毫米,无毛或于两面主脉上有疏的长柔毛;小叶柄极短,长约1毫米,密被黄色长柔毛。花3~4朵排列成顶生的伞形花序;基部托着3枚叶状苞片;花长1~1.4厘米;萼黄绿色,近于膜质,内外均被有长硬毛,长约6毫米,萼齿5,披针形,与萼简等长或较长;花冠黄色,干时或成蓝绿色,旗瓣倒卵形,长9~13毫米,阔4~6毫米,具较长的爪,翼瓣较龙骨瓣稍长,龙骨瓣弯曲约成135°,雄蕊10,成2束;子房无柄,花柱长而弯曲,柱头顶生。荚果褐色。矩圆筒形,长21~27毫米,阔约3~4毫米,有多数种子。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分布湖南、湖北、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甘肃等地。
性味
《唐本草》:"味甘苦,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
《唐本草》:"下气,止渴,去热,除虚劳,补不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浸酒或入丸、散。
摘录
《*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脉根
拼音注音
Bǎi Mài Gēn
别名
黄花草、牛角花、黄瓜草、小花生藤、地羊鹊、斑鸠窝
来源
豆科百脉根属植物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切碎晒干。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用于风热咳嗽,咽炎,扁桃体炎,胃中痞满疼痛;外用治湿疹,疮疖,痔疮。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加冰片少许,捣烂外敷。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毛轴铁角蕨
- 白螺蛳壳
- 土木香
- 白脚威灵
- 白胶香
- 变叶美登木
- 土细辛
- 土一枝蒿
- 青海鸢尾子
- 扁蒲扇
- 巴山虎
- 大杜鹃
- 穿根藤
- 樟
- 尖药花
- 吉祥草
- 披针骨牌蕨
- 寒莓叶
- 青蒿露
- 十大功劳根
- 珠兰
- 红鬼笔
- 小罗伞
- 棕竹根
- 紫荆花
- 甜瓜
- 梓叶
- 棕竹
- 紫油木
- 槠子
- 指天椒
- 安徽杜鹃
- 猪殃殃
- 猪毛七
- 早谷藨
- 紫石英
- 止泻木皮
- 珍珠露水草
- 水棉花
- 蚌粉
- 补血薯
- 鷩雉
- 粽巴叶
- 准噶尔鸢尾
- 凤眼果
- 紫背天葵草根
- 猪母柴根
- 紫红鞭
- 猪牙皂
- 龙脷叶
- 阳雀花根
- 猪脾
- 朱砂根
- 藤黄连
- 竹节香附
- 紫花卫矛
- 紫葳根
- 紫竹根
- 青棉花藤叶
- 斑竹花
- 将军树
- 玉米轴
- 猪脑
- 紫珠叶
- 掌叶蓼
- 紫荆丫
- 紫苏子
- 掌叶半夏
- 紫花苣苔
- 皱叶鼠李
- 抓地虎
- 紫菀
- 石上柏
- 朱砂莲
- 蒲桃种子
- 鱼鳞菜
- 啄木鸟
- 田葱
- 水牛角浓缩粉
- 紫荆果
- 桃儿七果
- 竹柏根
- 竹象鼻虫
- 紫玉簪
- 黄缅桂果
- 獭肝
- 乌苏里黄芩
- 矮杨梅皮
- 柘耳
- 抓地龙
- 炙甘草
- 甜茶
- 猪蹄甲
- 紫茎
- 藤本夜关门
- 青龙藤
- 绿珊瑚
- 蚌壳草根
- 蝤蛴
- 青活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