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地龙
《中华本草》:抓地龙
拼音注音
Zhuā Dì Lónɡ
别名
山文竹、糙叶天冬、毛叶天冬、霸天王、寄马桩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攀援天门冬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aragusbrachyphylusTurc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煮沸约30min,捞出,剥除外皮,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攀援天冬,攀援植物。块根呈近圆柱形,肉质,直径7-15mm。茎有分枝,表面平滑无毛,长约20-100cm,分枝具纵凸纹,常见有软骨质齿。叶状枝每4-10枚组成簇,呈扁平圆柱形,略有几条棱,伸直或呈弧状弯曲,长4-20mm,直径约0.5mm,有软骨质齿,或不明显;叶呈鳞片状,基部有刺状短距,长l-2mm,有时距不明显。花呈淡紫褐色,常每2-4朵腋生;花梗长3-6mm,关节位于近中部;雄花花被长7mm,花丝中部以下贴生于花被片上;雌花较小,花被长约3mm。浆果熟时红色,直径6-7mm,通常含种子4-5颗。花期5-6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中低山的山坡。灌木丛中或田野、村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和宁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块根长梭状,肉质,肥厚,长达10cm以上,直径7-12mm,表面有细纵纹及深浅不一沟纹,黄白色至棕黄色。质柔韧,有粘性;气微,味淡。
药理作用
0.25%根的水浸液,对致乏库蚊孑孓有杀死作用,杀死率为98%。
性味
味苦;微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湿;止痒。主风湿痹痛;湿疹;皮肤瘙痒;毒肿疮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炙甘草
- 猪蹄甲
- 紫弹树叶
- 紫茉莉叶
- 紫茎
- 紫薇
- 猪肚木
- 制何首乌
- 制川乌
- 朱唇
- 朱砂草
- 竹节人参叶
- 紫杉
- 泽泻实
- 猪屎豆
- 紫荆木
- 猪毛菜
- 猪肚子
- 猪肝
- 珠芽半枝
- 砧草
- 竹叶艾
- 斩木橿子
- 朱顶红
- 竹节菜
- 柞蚕蛹
- 山狸子肉
- 无尾果
- 暗紫贝母
- 沼泽念珠藻
- 浙樟
- 獐肉
- 獐髓
- 珠果黄紫堇
- 棕榈
- 樟
- 紫苏梗
- 痄腮树
- 中南星
- 总序绿绒蒿
- 枣槟榔
- 棕榈子
- 紫苏
- 猪毛蕨
- 砖子苗
- 斩龙剑
- 樟树根
- 樟梨
- 沼地马先蒿
- 紫藤
- 总状土木香
- 斩妖剑
- 竹菌
- 竹鱼
- 柘木白皮
- 女贞叶
- 紫桔梗
- 紫珠
- 紫芝
- 中间骨牌蕨
- 张公鱼
- 安息香
- 梓木
- 艾纳香根
- 竹鸡
- 樟脑
- 大叶黄杨根
- 紫金牛
- 掌叶榕
- 樟梨子
- 浙江铃子香
- 紫菜
- 猪耳掌
- 紫金沙
- 瘴气藤
- 掌羽凤尾蕨
- 毛菊苣
- 水蛭
- 蘘草
- 罗汉果根
- 高脚落山箕根
- 覆盆子
- 长圆叶梾木枝叶
- 对节叶
- 裂果卫矛
- 南方红豆杉
- 白金古榄
- 水边指甲花
- 诃子核
- 毛贯众
- 蚕豆荚壳
- 白皮
- 安徽杜鹃
- 水苎麻
- 柳叶菜
- 胡黄连
- 皮哨子
- 虎头兰
- 狗牙根
- 打虫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