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地龙
《中华本草》:抓地龙
拼音注音
Zhuā Dì Lónɡ
别名
山文竹、糙叶天冬、毛叶天冬、霸天王、寄马桩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攀援天门冬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aragusbrachyphylusTurc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煮沸约30min,捞出,剥除外皮,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攀援天冬,攀援植物。块根呈近圆柱形,肉质,直径7-15mm。茎有分枝,表面平滑无毛,长约20-100cm,分枝具纵凸纹,常见有软骨质齿。叶状枝每4-10枚组成簇,呈扁平圆柱形,略有几条棱,伸直或呈弧状弯曲,长4-20mm,直径约0.5mm,有软骨质齿,或不明显;叶呈鳞片状,基部有刺状短距,长l-2mm,有时距不明显。花呈淡紫褐色,常每2-4朵腋生;花梗长3-6mm,关节位于近中部;雄花花被长7mm,花丝中部以下贴生于花被片上;雌花较小,花被长约3mm。浆果熟时红色,直径6-7mm,通常含种子4-5颗。花期5-6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中低山的山坡。灌木丛中或田野、村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和宁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块根长梭状,肉质,肥厚,长达10cm以上,直径7-12mm,表面有细纵纹及深浅不一沟纹,黄白色至棕黄色。质柔韧,有粘性;气微,味淡。
药理作用
0.25%根的水浸液,对致乏库蚊孑孓有杀死作用,杀死率为98%。
性味
味苦;微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湿;止痒。主风湿痹痛;湿疹;皮肤瘙痒;毒肿疮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水藁本
- 马蹄蕨
- 狗母鱼
- 痢止草
- 圆叶南蛇藤根
- 串铃草
- 茅栗叶
- 连香树果
- 栘枍
- 毛叶天胡荽
- 野茶辣
- 毛白杨
- 王瓜
- 昆明山海棠
- 光杆琼
- 毛黐头婆
- 酸梅簕
- 关木通
- 小接筋草
- 盐肤子
- 蜘蛛草
- 细草
- 毛黄连
- 华南鳞盖蕨
- 黄花鼠尾草
- 秀丽槭
- 白叶不翻
- 山桂花
- 丁茄
- 萱草
- 樟柳头
- 烟梦花
- 无花果
- 剑叶铁树叶
- 竹芋
- 野棕
- 狗尾草子
- 银杏叶
- 透明草
- 小果卫矛
- 树韭菜
- 乌桕木根皮
- 辽瓦松
- 南天竹
- 铁苋
- 乌鳢
- 落葵
- 小对叶草
- 通骨消
- 皂角菌
- 浙江七叶树
- 毛葡萄根皮
- 蜈蚣萍
- 枳茹
- 樟树子
- 牛藤
- 鸬鹚(鸬鹚)
- 鮧鱼尾
- 五代同堂
- 全叶马兰
- 镜面草
- 乌桕
- 青藏虎耳草
- 溪黄草
- 冷水花
- 桂皮
- 驴肉
- 蓝花棘豆
- 田菁
- 使君子
- 金橘
- 柃木
- 球序鹅掌柴
- 绿绒蒿
- 石楠
- 阔叶石韦
- 楸子
- 剑花
- 亮叶桦皮
- 山梅花
- 大马蓼
- 鹿角草
- 黄鹌菜
- 马兰
- 苦参
- 大泡通皮
- 菰
- 大草乌
- 三枝标
- 虎掌草
- 巴巴花
- 高山唐松草
- 长管香茶菜
- 费菜
- 海金沙
- 衣鱼
- 狗牙根
- 菝葜叶
- 鸱鸺
- 白榔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