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蝉花
《中华本草》:玉蝉花
拼音注音
Yù Chán Huā
别名
土知母
英文名
root of Sword-like Iris
出处
始载于《植物学大辞典》。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玉蝉花的根状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ensata Thunb.[I.ensata Thunb.var.spontaenea(Makino)Nakai;I.kaempferi Sieb.et Lem.]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切片晒干。
原形态
玉蝉花 多年生草本,高40-50cm。基部有黄褐色叶鞘残留的纤维。根茎粗壮斜伸;须根绳索状,灰白色,有皱缩的横纹。叶片条条,长20-80cm,宽5-12mm,先端急尖,全缘,基部鞘状。花葶高40-100cm,有1-3枚茎生叶;苞片3枚,内含2朵花;花梗长1.5-3.5cm;花被裂片6,深紫色,直径9-10cm,花被管长1.5-2.5cm;外轮裂片3,中脉上有黄白色辐射状斑纹,无附属物,内花被裂片小,直立;雄蕊3,花药蓝紫色,较花丝长;子房下位,圆柱状,长1.6-2.3cm,直径3mm,花柱分枝扁平,拱形弯曲,长3-4cm,先端2裂,裂片三角形,有疏牙齿。蒴果长圆柱状,长4.5-5.5cm,直径1.5-1.8cm,先端有短喙,6条肋明显;种子扁平,半圆形,边缘呈翅状。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沼泽地或河岸的水湿地。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山东、浙江等地。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恩比宁(embinin),阿魏酸(ferulic 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荭草素(orientin),高荭草素(homoorientin)。
性味
辛;苦;寒;有小毒
归经
肺;脾;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水;消积理气;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食积饱胀;湿热痢疾;经闭腹胀;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服,3-9g;或泡酒。
各家论述
《植物学大辞典》:本品根状茎,味苦、辛,有小毒。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师实
- 小叶凤凰尾巴草
- 白叶藤
- 翼梗獐牙菜
- 红花龙胆
- 金银忍冬
- 火腿
- 五倍子
- 金乌贼(海螵蛸)
- 石黄连
- 藏红花
- 短萼蜂斗草
- 凹裂毛麝香
- 盘石龟
- 崖松
- 光叶水苏
- 罗锅底
- 南烛叶
- 豹骨
- 白矾
- 小构树叶
- 阔叶十大功劳
- 狼尾巴蒿
- 猕猴肉
- 银不换
- 光头前胡
- 银边翠
- 穞豆
- 夜花藤
- 大叶凤尾
- 桦叶荚蒾
- 刺瓜
- 黄缅桂果
- 多枝婆婆纳
- 麻油
- 太白韭
- 鼠尾草
- 龙舌箭
- 中华蹄盖蕨
- 番红花
- 西施舌
- 小扁豆根
- 点腺过路黄
- 鹅掌揪根
- 石上开花
- 樟
- 白叶不翻
- 白云花根
- 甘遂
- 苍耳根
- 芦花
- 狗爪豆
- 牛舌草
- 松花粉
- 草蛛
- 牛眼珠
- 刺五加
- 柳叶
- 狭叶垂头菊
- 叉分蓼
- 千金藤
- 紫金牛根
- 水晶兰
- 滨海前胡
- 小叶莲
- 鸭嘴癀
- 檫树
- 冬瓜子
- 马鬃蛇
- 水冬瓜花
- 骨牌蕨
- 藏青杠
- 梨树根
- 山甜茶
- 竹卷心
- 石韦根
- 山鸢尾花
- 黄山五叶参
- 椿树花
- 麻叶荨麻
- 团花龙船花
- 含羞草根
- 马兰
- 长圆叶梾木枝叶
- 南方红豆杉
- 痰药
- 三七草
- 水马桑
- 索骨丹
- 小果倒地铃
- 狼萁草
- 粗榧根
- 乌尼参
- 向日葵茎髓
- 硬骨凌霄
- 茶子饼
- 细叶七星剑
- 镰片假毛蕨
- 硬枝黑锁梅
- 球衣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