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三七
《中华本草》:雪三七
拼音注音
Xuě Sān Qī
别名
黑七、山大黄、雪里七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牛尾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eum likiangense San.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去泥土、须根,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粗壮草本。高40-50cm。茎直立,具硬毛或近无毛;根粗壮,有根茎。叶互生;叶柄粗壮,长5-7cm,具硬毛;基生叶卵形或宽卵形,长10-15cm,宽8-13cm,近革质,先端圆钝,基部心形,边缘具弱皱波,上面具短硬毛,下面沿叶脉具硬毛,具3-5条基出脉;茎生叶较小,具短柄。花序圆锥状,多分枝;密生硬毛;苞片线形,长7-8mm;花两性;花被片6,淡绿色,宽椭圆形,长约2mm,成2轮,宿存;花梗细弱,丝状,长3-4mm,近基部具关节。瘦果连翅成宽椭圆形,长7-8mm,宽5-6m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0-4400m的山坡灌丛或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丽江大黄根及根茎中含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en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rol)等蒽醌类成分及鞣质[1]。
药理作用
本品含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和芦荟大黄素[1],其药理作用
性味
苦涩;性寒
归经
脾;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散瘀止痛;止痢。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撒。
注意
孕妇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三七
拼音注音
Xuě Sān Qī
别名
黑七
来源
蓼科雪三七Rheum lidjiangense Sam.,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苦、涩,寒。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消炎止痛。主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
用法用量
2~3钱,水煎或泡酒服。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雪三七
拼音注音
Xuě Sān Qī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蓼科植物牛尾七的根。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粗壮草本。根木质,长圆锥形,较粗硬。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卵状心形,长约10.5厘米,宽约9.5厘米,上面赤红色,边缘略浅波状。圆锥花序顶生,排列紧密,花小,绿白色。瘦果有三棱,沿棱生翅。
生境分布
生于高寒山区坡地林下。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
苦涩,寒。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消炎止痛。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外用:研末撒。
注意
孕妇慎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鹿头肉
- 瓢瓜
- 柱果木榄叶
- 马蔺
- 红榔木
- 黑龙串筋
- 苏铁花
- 圆果罗伞
- 牛肚
- 番石榴
- 土大黄
- 霞天曲
- 苏木蓝
- 山野豌豆
- 香叶
- 鳙鱼
- 短叶蹄盖蕨
- 绿豆升麻
- 麦斛
- 牛心果
- 腰子草
- 牛脂
- 假报春花
- 火炭母
- 红葵
- 粗棕竹根
- 枇杷叶
- 夜来香
- 蛇百子
- 八月炸
- 腐婢
- 金丝藤
- 五月茶
- 鱼肝油
- 代赭石
- 麻羊藤
- 贯众
- 西藏水黄连
- 梅
- 穞豆
- 黑山蔗
- 黑塔子根
- 苍耳
- 黑升麻
- 松针
- 矮脚苦蒿
- 香茅
- 鼠李皮
- 当归
- 香青兰
- 香胶木叶
- 铁牛钻石
- 大羊角瓢
- 牛儿藤
- 紫金血藤
- 星色草
- 小叶野决明
- 苍术
- 蓬莱草
- 多茎野豌豆
- 女娄菜
- 藏青果
- 麻疯树
- 黑葡萄液汁
- 马鹿花
- 金盏草根
- 蝙蝠草
- 蘘荷子
- 灵香蒿
- 麻蕡
- 牛尾泡
- 地柏树
- 马甲子根
- 马齿苋
- 黑老虎
- 水龙
- 苏铁果
- 沼生柳叶菜
- 马钱子
- 鸭脚黄边
- 铜罗伞
- 紫茎棱子芹
- 钻石风
- 白叶刺根
- 马瓞儿
- 猫花
- 硼砂
- 何首乌
- 蛇藤
- 心胆草
- 鳗鲡鱼骨
- 麻皮
- 朴消
- 茨菇草
- 毛黄连
- 树头发
- 球序鹅掌柴
- 柽乳
- 冷蕨子草
- 鹰爪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