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三七
《中华本草》:雪三七
拼音注音
Xuě Sān Qī
别名
黑七、山大黄、雪里七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牛尾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eum likiangense San.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去泥土、须根,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粗壮草本。高40-50cm。茎直立,具硬毛或近无毛;根粗壮,有根茎。叶互生;叶柄粗壮,长5-7cm,具硬毛;基生叶卵形或宽卵形,长10-15cm,宽8-13cm,近革质,先端圆钝,基部心形,边缘具弱皱波,上面具短硬毛,下面沿叶脉具硬毛,具3-5条基出脉;茎生叶较小,具短柄。花序圆锥状,多分枝;密生硬毛;苞片线形,长7-8mm;花两性;花被片6,淡绿色,宽椭圆形,长约2mm,成2轮,宿存;花梗细弱,丝状,长3-4mm,近基部具关节。瘦果连翅成宽椭圆形,长7-8mm,宽5-6m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0-4400m的山坡灌丛或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丽江大黄根及根茎中含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en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rol)等蒽醌类成分及鞣质[1]。
药理作用
本品含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和芦荟大黄素[1],其药理作用
性味
苦涩;性寒
归经
脾;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散瘀止痛;止痢。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撒。
注意
孕妇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三七
拼音注音
Xuě Sān Qī
别名
黑七
来源
蓼科雪三七Rheum lidjiangense Sam.,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苦、涩,寒。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消炎止痛。主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
用法用量
2~3钱,水煎或泡酒服。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雪三七
拼音注音
Xuě Sān Qī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蓼科植物牛尾七的根。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粗壮草本。根木质,长圆锥形,较粗硬。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卵状心形,长约10.5厘米,宽约9.5厘米,上面赤红色,边缘略浅波状。圆锥花序顶生,排列紧密,花小,绿白色。瘦果有三棱,沿棱生翅。
生境分布
生于高寒山区坡地林下。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
苦涩,寒。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消炎止痛。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外用:研末撒。
注意
孕妇慎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甘菊
- 鹰爪莲
- 短齿楼梯草
- 黑虎七
- 白刺花
- 荸荠
- 白背枫
- 紫楠叶
- 紫花芥
- 瓢瓜
- 紫草
- 鼠李皮
- 白毛草
- 玳瑁肉
- 盾叶薯蓣
- 一把香
- 钝叶蔷薇
- 紫桔梗
- 扁蒲扇
- 扁樱桃
- 桃金娘
- 甜远志
- 巴山虎
- 糖茶藨
- 跳八丈
- 玳瑁
- 鲥鱼鳞
- 盾叶莓
- 紫芝
- 紫珠
- 变叶榕
- 甜橙
- 白毛夏枯草
- 白毛藤
- 茼蒿
- 白毛委陵菜
- 软蒺藜
- 白毛藤根
- 螳螂
- 白粉蕨
- 白胶香
- 白脚威灵
- 鲥鱼
- 变叶美登木
- 紫堇
- 软皮树
- 铜罗汉
- 柔毛艾纳香
- 总状绿绒蒿
- 白榔皮
- 地柏叶
- 扁蕾
- 马鞭石斛
- 黍茎
- 短小蛇根草
- 血沟丹
- 短柄忍冬
- 紫金牛
- 桃茎白皮
- 绒毛粉背蕨
- 铁力木
- 爆仗竹
- 白桦皮
- 白芥
- 白毛鹿茸草
- 獭子树
- 胆南星
- 甜石榴
- 炮仗筒
- 铜钱菌
- 酸浆
- 狨
- 通脱木花上粉
- 酸模叶
- 酸模叶橐吾
- 白花坚荚树
- 铜绿
- 黄锁梅
- 鼠李根
- 苦芥
- 北沙参
- 扁青
- 紫菜
- 斑鸠占
- 石楠根
- 紫金沙
- 豆包菌
- 人面子根皮
- 白山蓼
- 变异鳞毛蕨
- 白暨豚
- 桃枝
- 桐叶千金藤
- 钝叶草
- 扁轴木
- 田野卷耳
- 豆瓣香
- 粗叶卷柏
- 短萼蜂斗草
- 顶羽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