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三七
《中华本草》:雪三七
拼音注音
Xuě Sān Qī
别名
黑七、山大黄、雪里七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牛尾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eum likiangense San.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去泥土、须根,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粗壮草本。高40-50cm。茎直立,具硬毛或近无毛;根粗壮,有根茎。叶互生;叶柄粗壮,长5-7cm,具硬毛;基生叶卵形或宽卵形,长10-15cm,宽8-13cm,近革质,先端圆钝,基部心形,边缘具弱皱波,上面具短硬毛,下面沿叶脉具硬毛,具3-5条基出脉;茎生叶较小,具短柄。花序圆锥状,多分枝;密生硬毛;苞片线形,长7-8mm;花两性;花被片6,淡绿色,宽椭圆形,长约2mm,成2轮,宿存;花梗细弱,丝状,长3-4mm,近基部具关节。瘦果连翅成宽椭圆形,长7-8mm,宽5-6m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0-4400m的山坡灌丛或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丽江大黄根及根茎中含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en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rol)等蒽醌类成分及鞣质[1]。
药理作用
本品含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和芦荟大黄素[1],其药理作用
性味
苦涩;性寒
归经
脾;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散瘀止痛;止痢。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撒。
注意
孕妇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三七
拼音注音
Xuě Sān Qī
别名
黑七
来源
蓼科雪三七Rheum lidjiangense Sam.,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苦、涩,寒。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消炎止痛。主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
用法用量
2~3钱,水煎或泡酒服。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雪三七
拼音注音
Xuě Sān Qī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蓼科植物牛尾七的根。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粗壮草本。根木质,长圆锥形,较粗硬。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卵状心形,长约10.5厘米,宽约9.5厘米,上面赤红色,边缘略浅波状。圆锥花序顶生,排列紧密,花小,绿白色。瘦果有三棱,沿棱生翅。
生境分布
生于高寒山区坡地林下。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
苦涩,寒。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消炎止痛。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外用:研末撒。
注意
孕妇慎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鳝鱼头
- 温大青
- 蛇疙瘩
- 香蕉根
- 鹅腿骨
- 亮叶冬青
- 赤麻鸭
- 倒爪草
- 槐胶
- 娑罗子
- 三角叶风毛菊
- 密花轮环藤
- 鞑新菊
- 血苋
- 土丹参
- 玳瑁
- 绿段草
- 苹婆
- 朱顶红
- 藤商陆
- 梨
- 轮叶景天
- 白草根
- 花生衣
- 两指剑
- 蜗牛
- 亚泵礴
- 荩草
- 岩檀香
- 马蔺子
- 胡颓子根
- 十两叶
- 吹风藤
- 屎咕咕
- 祁州一枝蒿
- 黑老头
- 象皮木
- 鸡肾草
- 黑大豆花
- 蓝叶藤
- 青木香
- 海柳
- 刺黄连
- 风箱树花
- 地涌金莲
- 蘽根
- 箭叶蓼
- 川木通
- 铅丹
- 红叶木姜子根
- 接骨草
- 苦竹叶
- 黑草
- 獾油
- 野菰
- 刺梨根
- 螳螂
- 含羞草
- 螳螂跌打
- 刺苋菜
- 凉伞盖珍珠
- 蓬莱草
- 百灵草
- 构菌
- 尖顶地星
- 花生壳
- 马尾伸筋
- 麻柳树根
- 草柏枝
- 五月霜
- 刺蒺藜
- 芫花
- 黄荆
- 昏鸡头
- 赤火绳
- 假苦瓜
- 米油
- 梨果榕
- 茴香虫
- 异叶米口袋
- 胆星
- 景天三七根
- 川牛膝
- 鸡血七
- 大麦苗
- 水马桑
- 狗肾
- 亮叶桦
- 芙蓉花
- 苦木
- 碎米柴
- 鸡爪竻
- 地莓子
- 草木王
- 鼠妇
- 铁落
- 黄颡鱼涎
- 九龙藤
- 丹参
- 虎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