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药
《中华本草》:雪药
拼音注音
Xuě Yào
别名
波丝草、小九龙盘、毛叶冷水花、红细草、遍地红、透骨消、连钱草苎麻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毛花点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anocnide lobata Wedd.N.pilosa Migo]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集,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茎丛生,多分枝,有向下弯曲的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托叶侧生,分离;叶片扇形或三角状卵形,长宽近相等,长1-2cm,先端钝圆,基部宽楔形或浅心形,边缘有粗钝锯齿,两面被白色长毛,有点状或条状钟乳体;基出脉3条,侧出脉再作2分枝。花淡黄绿或白色,雄花成小形聚伞花序,生于枝梢叶腋,有细刺状硬毛,花被片5,雄蕊5;雌花序聚伞状,生于叶腋或茎梢,生于叶腋的具有短花梗,生于茎梢的无花梗,花被片4,外面突起,被细刺硬毛。瘦果卵形,光滑,有细点突起,由宿存花被片所包。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m左右的山坡路旁、房舍附近及园圃潮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形状
性状鉴别 干燥全草皱缩成团。根细长,棕黄色。茎纤细,多扭曲,直径约1mm,枯绿色或灰白色,被有白色柔毛。叶皱缩卷褶,多脱落,完整的叶三角状卵形或扇形,枯绿色。有的可见圆球状淡棕绿色花序。气微,味淡。
性味
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血。主肺热咳嗽;瘰疬;咯血;烧烫伤;痈肿;跌打损伤;蛇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浸菜油、麻油外搽。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药
拼音注音
Xuě Yào
别名
毛花点草
来源
荨麻科花点草属植物毛花点草Nanocnide pilosa Migo,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洗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性味
酸,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烧烫伤,疮疖,痱子。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雪参
- 香草兰
- 香叶树
- 少年红
- 雪见草根
- 雪兔
- 香橼
- 雪猪油
- 香加皮
- 雄鸡口涎
- 香樟根
- 甘遂
- 须花参
- 香叶根
- 隆萼当归根
- 雪下红
- 狐肝
- 油头草
- 虫白蜡
- 细叶防风
- 苦壶卢蔓
- 苦苣苔
- 多蕊蛇菰
- 大叶白纸扇
- 白竻薳
- 南方红豆杉
- 泡桐树皮
- 乌药
- 白三七根
- 金瓜
- 籼米
- 刺莓果根
- 芒硝
- 夹蛇龟肉
- 秃鹫
- 大头艾纳香
- 红豆
- 伞花绢毛菊
- 商陆花
- 油菜子油
- 黄海葵
- 竹(鼠留)子油
- 欧李
- 华南胡椒
- 松木皮
- 刺槐
- 大泡通皮
- 肉豆蔻
- 降真香
- 关东丁香
- 豪猪肉
- 黄多孔菌
- 灵芝草
- 兔子毛
- 西藏酸模
- 二叶舞鹤草
- 淡秋石
- 鄂西天胡荽
- 粪箕笃
- 沙冬青
- 大皂角
- 丁癸草
- 一把篾
- 骨螺
- 桃枝
- 硼砂
- 石荠苎
- 蔷薇枝
- 东北埃蕾
- 螃蟹七
- 薜荔汁
- 横经席叶
- 沙枣
- 皮袋香根
- 紫麻
- 番杏
- 马鞭石斛
- 舞草
- 芭蕉花
- 七星鱼
- 柳屑
- 地肤子
- 水毛花
- 番红花
- 香石藤
- 芸苔子
- 小喇叭
- 鹰头
- 鹌鹑蛋
- 凤凰木
- 赤扬
- 长年兰
- 羊角草
- 岩石羊
- 鲛鱼皮
- 血人参
- 鸡爪花
- 羊蹄甲
- 萝芙木
- 水茴香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