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陆花
《中华本草》:商陆花
拼音注音
Shānɡ Lù Huā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hytolacca acinosa Roxb.[P。Esculentavan Houtt.」2.Phytolacca americana L.[P.Decandra L.]采收和储藏:7-8月花期采集,去杂质,晒干或阴干。
原形态
1 .多年生草本,高达1.5m。全株光滑无毛。根粗壮,圆锥形,肉质,外皮淡黄色,有横长皮孔,侧根甚多。茎绿色或紫红色,多分枝。单叶互生,具柄;柄的基部稍扁宽;叶片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2-15cm,宽5-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渐狭,全缘。总状花序生于技端或侧生于茎上,花序直立;花被片5,初白色后渐变为淡红色;雄蕊8-10;心皮8-10个,分离,但紧密靠拢。浆果,扁圆状,有宿萼,熟时呈深红紫色或黑色。种子肾形黑色。花、果期5-10月。2.形态与上种相似,区别在于本种茎紫红色,棱角较为明显,叶片通常较上种略窄,总状果序下垂,雄蕊及心皮通常10枚。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路旁疏林下,或栽培于庭园。2.生于林下、路边及宅旁阴湿处。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2.分布于陕西、河北、江苏、山东、浙江、江西、湖北、广西、四川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花略呈颗粒状圆球形,直径约6mm,棕黄色或淡黄褐色,具短梗 。短梗基部有1枚苞片及2枚小苞片,苞片线形。花被片5,卵形或椭圆形,长3-4mm,雄蕊8-10,有时脱落,心皮8-10枚。有时可见顶弯稍反曲的短小柱头。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性味
微苦;甘;平
归经
心;肾经
功能主治
化痰开窍。主痰湿上蒙;健忘;嗜睡;耳目不聪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3g。
各家论述
1.《本经》:主水胀,疝瘕,痹;熨除痈肿。2.《别录》:疗胸中邪气,水肿,痿痹,腹满洪直,疏五脏,散水气。3.《药性论》:能泻十种水病;喉痹不通,薄切醋熬,喉肿处外薄之瘥。4.《日华子本草》:通大小肠,泻蛊毒,堕胎,肿毒,敷恶疮。5.《医林纂要》:磨涂疮癣,杀虫。6.《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黄疸。7.《本草图经》:主人心惛塞,多忘喜误('误'一作'卧')。取花阴干百日,捣末,日暮酒服方寸匕。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商陆花
拼音注音
Shānɡ Lù Huā
别名
荡花(陶弘景)
出处
《本草图经》
来源
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花。
功能主治
《本草图经》:"主人心惛塞,多忘喜误(’误’一作’卧’)。取花阴干百日,捣末,日暮酒服方寸匕。"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凤仙花
- 黄芩
- 银粉背蕨
- 栉叶蒿
- 棕榈叶
- 野蘑菇
- 野高粱
- 紫茎棱子芹
- 撑篙竹
- 中华胡枝子
- 獭子树
- 鸢嘴
- 臭矢菜
- 白珠树
- 安徽杜鹃
- 矮茎朱砂根
- 矮叶书带蕨
- 阿尔泰瑞香
- 阿尔泰扭藿香
- 短冠草
- 暗紫贝母
- 艾纳香根
- 菾菜根
- 牛心果
- 五加皮
- 百尾笋
- 龟版
- 琴唇万带兰
- 海莲叶
- 白鲜皮
- 土人参叶
- 土大黄叶
- 盘龙七
- 虱子草
- 黄葛树
- 凸额马先蒿
- 天水蚁草
- 兔毛蒿
- 芭蕉头
- 鸨肉
- 山飘儿草
- 大杜鹃
- 毛花洋地黄
- 野槟榔
- 黄木耳
- 裕民贝母
- 鞭叶铁线蕨
- 中华剑蕨
- 百药煎
- 枪刀菜根
- 迭裂黄堇
- 五叶薯
- 白苏子油
- 羊毛草根
- 红花木莲
- 藤杜仲
- 展花乌头
- 野菠菜
- 山楂
- 银背藤
- 鸢油
- 吉龙草
- 棕板
- 覆盆子
- 裂果卫矛
- 大麦苗
- 鸡血李
- 山乌珠叶
- 鳞瓦韦
- 桃儿七果
- 山红稗
- 臭黄荆根
- 甜瓜子
- 苦楝菌
- 小叶榕
- 华南胡椒
- 杜鹃花叶
- 制何首乌
- 犁头草
- 丁香蓼
- 麻腐
- 滴滴花
- 两指剑
- 红娘子
- 羊蹄甲
- 小黑药
- 红丝线
- 南瓜藤
- 带叶报春花
- 撒发
- 烧伤藤
- 红花鹅掌柴
- 徐长卿
- 一枝蒿
- 四楞蒿
- 朱兰
- 指天蕉
- 盐蒿
- 白背青荚叶
- 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