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药
《中华本草》:小黑药
拼音注音
Xiǎo Hēi Yào
别名
铜脚威灵仙、叶三七
英文名
Root of Szechwan-Yunnan Sanicle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川滇变豆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icula astrantifolia Wolff ex Kres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全株无毛。根粗短,有多数细长支根。茎直立,上部立,上部2-4叉状分枝。基生叶叶柄长5-20cm,基部有宽膜质鞘。叶片近革质,心状三角形成圆肾形,长2.5-8cm,宽2.5-9cm,掌状三溶裂,中间裂片宽倒卵形,侧面裂片鞭形卵状披针形,有时又有1-2深缺刻,边缘有粗圆锯齿,齿端有短尖头,掌状脉3-5。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数个,线形;伞辐少数;小总苞片7-10,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约10个;萼齿线状披针形;花瓣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花柱向外展开。双悬果倒圆锥状,长约2mm,下面皮刺短,上部皮刺呈钩状,金黄色或紫红色;分生果横剖面呈圆形,胚乳腹面平直,油管小,不明显。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3000m的河边杂木林下、山坡草地阴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
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肺止咳;滋肾养心。主劳嗽;虚咳;乏力;肾虚腰痛;头错;心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注意
实热证及感冒忌用。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黑药
拼音注音
Xiǎo Hēi Yào
别名
草三角枫
来源
伞形科变豆菜属植物川滇变豆菜Sanicula astrantifolia Wolff ex Kreschmer,以根茎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
性味
甘、微苦,温。
功能主治
补肺益肾。用于肺结核,肾虚腰痛,头昏。
用法用量
0.3~1两。
注意
实热症及感冒忌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小黑药
拼音注音
Xiǎo Hēi Yào
别名
铜脚威灵仙、叶三七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川滇变豆菜的根。夏、秋采挖。
原形态
川滇变豆菜,又名:昆明变豆菜。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无毛。根敷条,细长,稍弯曲,黑褐色。茎直立,圆柱形,有纵棱,稍有分枝。基生叶心脏三角形,掌状3深裂,裂片卵形或椭圆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有时3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尖锯齿,中间裂片菱状椭圆形,侧裂片平展,斜卵形;叶柄长6~16厘米。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数个,条形;小总苞片约10个,条形;花梗多数;花小,白色。双悬果倒卵形,长2毫米,具先端弯曲的皮刺。
本植物的全草(草本三角枫)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地方。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
甘微苦,温。
功能主治
补肺益肾。治肺结核,肾虚腰痛,头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注意
实热证及感冒忌用。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柳叶鬼针草
- 小红蒜
- 金箔
- 火索麻
- 螳螂跌打
- 姜叶
- 昆布
- 虎咬癀
- 午香草
- 三消草
- 石瓜子莲
- 鸡血七
- 喜树皮
- 山莨菪
- 海芋
- 九龙藤
- 肾精子
- 骆驼蹄瓣
- 芜菁花
- 黄荆叶
- 春不见
- 甘蓝
- 石彭子
- 常春藤
- 万寿菊
- 腊梅
- 合掌消
- 木蝴蝶
- 山白菊
- 藿香
- 地胆草
- 墓头回
- 地柏枝
- 茄花
- 离根香
- 枪花药
- 椰子油
- 奶浆参
- 马尾伸筋
- 木槿根
- 炙红芪
- 两头尖
- 碧桃干
- 土牡蛎
- 虫牙药
- 樟树根
- 土半夏
- 猴骨
- 野靛青
- 黄紫堇
- 尾叶山柑
- 乔木刺桐
- 干姜
- 山稔根
- 菾菜根
- 胡桃青皮
- 师实
- 金环蛇
- 灯心草根
- 东风菜
- 小罗伞
- 土附子
- 蜻蜓兰
- 土箭芪
- 绣线菊子
- 贯众叶溪边蕨
- 蔷薇枝
- 青酒缸
- 雀脑
- 肉豆蔻
- 粉团花
- 白云花根
- 糯米藤
- 阿利藤
- 青江藤
- 青杠膏
- 马铃根
- 鹈鹕油
- 铜罗汉
- 鹦鹉
- 理肺散
- 青蒜
- 青海马尾连
- 苦葵鸦葱
- 青活麻
- 通天连
- 铁树
- 青鱼
- 青木香
- 麻牛膝
- 贴骨散
- 荜茇根
- 地龙
- 马鞭石斛
- 庵 (艹闾)子
- 蝇子草
- 鹅肠菜
- 铁破锣
- 枯萝卜
- 荃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