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藻
《中华本草》:萱藻
拼音注音
Xuān Zǎo
别名
海麻线、海嘎、捞子筋、黄海菜、海菜管、海通草
英文名
algae
出处
始载于《海藻药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萱藻科植物萱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ytosiphon lomentarius (Lyngb.)J.Ag.
原形态
藻体黄褐色至褐色,单条丛生,直立,管状,高50-100cm,直径0.1-1cm,幼时中实,不久变为中空。圆柱形,有时稍扁或扭曲,节部一般缢缩;但也有平滑无节的。藻体顶端尖细或钝圆,基部细。体内为髓部和内外皮层所组成。近体表1-2层细胞小,排列紧密,含色素体,向内为皮层细胞,大而无色,中间髓部细胞无色,由于逐渐发生分离,最后中央变成空腔。藻体成熟时,多室配子囊分布于体表呈斑块状。藻体固着器盘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中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也生长在高潮带石沼中和低潮带岩礁上。体形随潮带和水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长在高潮带的细小无节;长在中潮带以下的则粗大,且多缢缩成节。资源分布: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形状
性状鉴别 藻体灰绿色、绿褐色或深褐色,呈扭曲条状、不规则块状。水浸展平后,藻体条形,管状,扁缩或扭曲,长20-50cm,直径2-5mm,部分有缢缩的节。藻体表面有时可见斑块状的配子囊群。基部固着器盘状。质脆,易折断。气微腥,味咸。
化学成分
藻体含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酚类(phenol),雌性配子分泌物的性引诱物中含有左旋的(1R,2R)-和右旋的(1S,2S)-网翼藻烯 B(dictyopterene B,hormosirene),水云烯(ectocarpene)及微量的(3Z,6Z,9Z)-十二碳三烯酸[(3Z,6Z,9Z)-dodecatrienoic acid];另外从性成熟的菌体中分离出网翼藻烯A、C1、D。
药理作用
1.明显增加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及麻醉犬的冠脉流量。2.提取液能明显增强常压下和预先给予肾上腺素的小白鼠减压下的缺氧耐力。3.岩藻甾醇有雌激素样作用及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性味
咸;寒
归经
入肝、肺经
功能主治
化痰软坚;清热解毒。主咳嗽;喉炎;甲状腺肿;颈淋巴结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藻味咸、性寒。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能。用于喉炎、干咳、甲状腺肿及颈淋巴结肿。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兴安毛连菜花
- 心胆草
- 西瓜子壳
- 下山虎
- 肖菝葜
- 旋柄茄
- 小豆柴
- 虾子草
- 豨仙草
- 细叶草乌
- 蚬肉
- 小青杨
- 狭果茶藨
- 小牛肋巴
- 仙环小皮伞
- 杏仁
- 线叶蚤缀根
- 绣线菊根
- 小萹蓄
- 小金樱
- 旋蒴苣苔
- 杏李
- 苋根
- 小赤麻根
- 心叶百合
- 西河柳
- 新木橿子
- 象牙
- 锈叶野牡丹
- 锈毛白枪杆
- 绣球花
- 绣球防风根
- 绣线菊子
- 萱草嫩苗
- 蘘荷子
- 小酒瓶花
- 喜树果
- 小一支箭
- 癣草
- 小米草
- 仙顶梨
- 菥蓂子
- 蜥蜴
- 新疆紫草
- 细叶桉叶
- 小粘叶
- 小连翘
- 心叶忽布
- 象头花
- 纤花千金藤
- 细穗石松
- 下草
- 小蕨鸡
- 仙百草
- 小通草
- 小金樱子
- 喜树皮
- 小青藤
- 血散薯
- 显脉罗伞
- 猩猩花
- 相思子根
- 小礼花种子
- 小血藤叶
- 新香草
- 锡叶藤
- 细叶泥炭藓
- 细草
- 小药木
- 小蕨萁
- 小血藤
- 莕菜
- 小赤麻
- 显子草
- 狭叶竹节参
- 相思子
- 小距紫堇
- 蝎子草
- 玄台
- 向天蜈蚣
- 小过路黄
- 徐长卿
- 象牙参
- 犀牛皮
- 小獐毛
- 小白蒿
- 小白鱼
- 仙鹤草
- 小谷精草
- 小青
- 夏枯草
- 新疆羌活
- 旋覆花
- 熊胆
- 纤毛婆婆纳
- 向日葵
- 小金挖耳
- 喜马拉雅米口袋
- 旋复花根
- 蠵龟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