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子根
《中华本草》:相思子根
拼音注音
Xiānɡ Sī Zǐ Gēn
英文名
Root Abrus
出处
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rus precatorius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杂质,切段,晒干。
原形态
相思子 攀援灌木。枝细弱,有平伏短刚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8-15对,具短柄,长圆形,两端圆形,先端有极小尖头,长1-2cm,宽0.3-0.3cm,上面无乞求,下面被稀疏的伏贴细毛。总状花序很小,长3-6cm,成头状,生在短枝上,无总花梗,花序轴短而粗,肉质。花小,排列紧密,长约9mm,具短梗;花萼黄绿色,钟形,长约3mm,先端有4短齿,外侧被毛;花冠淡紫色,旗瓣阔卵形,基部有三角状的爪,翼瓣与龙骨瓣狭窄;雄蕊9,成1束;子房上位,被毛,花柱无毛,柱头具细乳头。荚果黄绿色,革质,菱状长圆形,扁平或膨胀,长2-4.5cm,宽1.2-1.4cm,先端有弯曲的喙,被刚毛状细毛。种子4-6颗,椭圆形,在脐的一端黑色,上端朱红色,长6.5mm,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地带或山间、路旁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略呈圆柱状,直径2-5cm或更粗,表面深棕色至灰褐色,粗糙,密被横向皮孔及突起的瘤状疤痕。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不整齐,破裂状。气微,味微苦涩。[br]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由7-12列切向延长的扁平细胞组成,内含棕色物质;木栓形成层明显,栓内层由5-9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内有草酸钙棱晶及类球形淀粉粒。中柱鞘厚壁细胞环由3-5列椭圆形或多角形的石细胞和纤维组成,其内外侧的一列细胞内均含有草酸钙棱晶。韧皮部广阔,筛管群分布密集,周围薄壁细胞内含有众多的草酸钙棱晶;韧皮射线1-5列细胞,细胞内也常含草酸钙棱晶。形成层明显。木质部近外缘的导管直径80-95(-104)μm,纵切面观多为具缘纹孔;木薄壁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或类圆形;木纤维成群散在;射线1-4列细胞,表面有细小点状壁孔,细胞内偶亦含草酸钙棱晶。
化学成分
相思子根中含相思豆醇(precol),相思子醇(abrol),相思子新碱(abrasine),相思豆碱(precasine)及半乳糖(galact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和相思子醌(abruquinone)A、B、C,相思子内酯(abruslactone)A,相思子原酸甲酯(methyl abrusgenate),相思子原酸(abrusgenic acid)。
药理作用
醇提取物对小鼠有抗雌性激素的作用。
性味
甘;凉
归经
肺;胆;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主咽喉肿痛,支气管炎,黄疸,肝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各家论述
1.《南宁市药物志》:治黄疽。2.《广西中草药》:清热利尿。治咽喉肿痛,肝炎,支气管炎。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相思子根
拼音注音
Xiānɡ Sī Zǐ Gēn
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豆科植物相思子的根。
原形态
详"相思子"条。
化学成分
含相思豆考耳、相思子绕耳及二种生物碱相思子新碱和相思豆碱。
药理作用
醇提取物对小鼠有抗雌性激素的作用。
性味
《南宁市药物志》:"甘,平。"
功能主治
①《南宁市药物志》:"治黄疸。"
②《广西中草药》:"清热利尿。治咽喉肿痛,肝炎,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苡芭菊
- 黄果茄
- 芦竹根
- 奴柘刺
- 仙鹤草
- 小万年草
- 麻鱼骨
- 红楠
- 鲫鱼脑
- 胡葱
- 柏子仁
- 茴香虫
- 糖芥
- 水牛角浓缩粉
- 沼泽念珠藻
- 大枣
- 白绒草
- 大蛇药
- 杉木油
- 杏香兔耳风
- 牛胆参
- 滇南杭子梢
- 椋子木
- 莺
- 八角茴香
- 省沽油根
- 灰凤梨
- 爆仗竹
- 红紫苏
- 金鸡纳
- 阳雀花根
- 毛花洋地黄
- 肉豆蔻衣
- 小红柳根
- 吉龙草
- 兜兰
- 九头草
- 条叶垂头菊
- 盾叶薯蓣
- 原羚角
- 野菰
- 小广藤
- 绿绒蒿
- 黄蜀葵
- 红半边莲
- 生姜
- 烟筒花
- 石见穿
- 滇海水仙花
- 杠木
- 高原点地梅
- 柳杉
- 白头翁花
- 海鳗卵
- 河豚目
- 叩头虫
- 崇澍蕨
- 绿萼梅
- 蓼子草
- 狼膏
- 毛果珍珠茅
- 野麦子
- 疏松卷柏
- 土羌活
- 枳茹
- 寻骨风
- 刺萆薢
- 山毛藓
- 碎米柴
- 散尾葵
- 环维黄杨星D
- 李核仁
- 紫啸鸫
- 吴茱萸根
- 一柱香
- 荠菜花
- 地蜂子
- 羊脑
- 雕骨
- 玉蜀黍苞片
- 石帆
- 荔枝草
- 土贝母
- 地乌
- 菜蓟
- 长瓣马铃苣苔
- 狭叶蓬莱葛
- 鸡嗉子花
- 网脉橐吾
- 苣荬菜
- 黑皮青木香
- 大叶白头翁
- 家独行菜
- 广州山柑
- 乱草
- 红头草
- 沙梨
- 落花生
- 金丝杜仲
- 荷莲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