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藤
《中华本草》:小青藤
拼音注音
Xiǎo Qīnɡ Ténɡ
别名
青藤香、马哥罗、小一支箭、过山龙、股藤、家同藤、野牵牛、毛风藤、石板藤、老鼠藤、风藤、小股藤、牛串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L.)DC.的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cculus orbiculatus(L.)DC.[C.trilobus(Thunb.)DC.C.sarmentosus(Lour.)Diels]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除去杂质,刮去粗皮,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1.木防己 木质藤本。嫩枝密被柔毛,老枝近于无毛,表面具直线纹。单叶互生;叶柄长1-3cm,被白色柔毛;叶片纸质至近革质,形状变异极大,线状披针形至阔卵状近圆形、狭椭圆形至近圆形、倒披针形至倒心形,有时卵状心形,长3-8cm,少数超过10cm,宽1.5-5cm,先端渐尖、急尖或钝而有小凸尖,有时微缺或2裂,基部楔形、圆或心形,边全缘或3裂,有时掌状5裂,两面被密柔毛至疏柔毛,有时两面近无毛。聚伞花序单中或作圆锥花序式排列,腋生或顶生,长达10cm或更长,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淡黄色;萼片6,无毛,外轮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2mm,内轮阔椭圆形,长达2.5mm;花瓣6,倒披针状氏圆形,先端2裂,基部两侧有耳,并内折,长1-2mm;雄蕊6,较花瓣短;雌花: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相似;退化雄蕊6,微小;心皮6。核果近球形,成熟时紫红色或蓝黑色,长7-8mm。花期5-8月,果期8-10月。2.毛木防己 本变种与木防己相似,主要区别点是:毛木防己的萼片背面被白色柔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灌丛、林缘、路边或疏林中。2.生长环境与木防己相同。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以及河北、辽宁、陕西等地,尤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常见。2.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木防己茎含木防己碱(trilobine)及异木防己碱(isotrilobine)。叶含木防己里定碱(cocculolidine)和异波尔定碱(isoboldine)。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调气止痛;利水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腹痛;水肿;淋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滇肉棒
- 排钱树
- 南瓜花
- 南天竹子
- 牛目椒
- 牛耳枫枝叶
- 女贞皮
- 牛鼻
- 女贞根
- 雀脑
- 牛耳枫根
- 盘龙参
- 七里明
- 蟛蜞
- 蜣螂
- 山核桃皮
- 三叶委陵菜根
- 前胡
- 荞麦七
- 茄花
- 青藤
- 青通草
- 青脚莲
- 荛花
- 琴叶榕
- 曲花紫堇
- 秦艽
- 桑沥
- 七叶一枝花
- 三叶乌蔹莓
- 山慈菇
- 山檨叶泡花树
- 山甘草根
- 三爪龙
- 石豆瓣
- 山海螺
- 少花柏拉木
- 山乌桕根
- 山稔根
- 山棘豆
- 生姜皮
- 山杨树皮
- 蛇不见
- 石韦
- 杉松
- 石蕊
- 十姊妹
- 石彭子
- 十字苔草
- 水葫芦根
- 睡莲
- 铁杆地柏枝
- 梳篦叶
- 水折耳
- 鼠尾粟
- 太白参
- 水珍珠菜
- 水茄冬果
- 鼠尾草
- 水团花根
- 蜀五加
- 粟糠
- 丝瓜络
- 酸不溜根
- 碎密花
- 算盘子
- 粟芽
- 万年藓
- 糖茶藨
- 苏铁蕨
- 苏铁果
- 粟奴
- 天麻
- 铁杆蒿
- 乌苏里鼠李树皮
- 乌药叶
- 天泡子
- 天山花楸
- 铁藤根
- 通泉草
- 土羌活
- 土一枝蒿
- 土瓜
- 文蛤肉
- 万丈深
- 土色牛肝菌
- 碗花草根
- 五倍子苗
- 五瓣寄生
- 五加果
- 五爪龙
- 香港四照花
- 梧桐白皮
- 橡实
- 向日葵子
- 小倒钩藤
- 小二仙草
- 小白花苏
- 蚬壳
- 小麦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