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棉
《中华本草》:小白棉
拼音注音
Xiǎo Bái Mián
别名
草补药
英文名
Hoary Bluebellflower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灰毛蓝钟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ananthus incanus Hook. F et Thons.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ananthus incanus Hook. F et Thons.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灰毛蓝钟花 多年生草本。茎上升,顶部具有宿存的卵状披针形鳞片;茎多条并生,不分枝或下部分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叶自茎下部而上稍有增大,互生,仅花下4或5枚聚集成轮生状,有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长4-6(-8)mm,宽3-4mm,基部楔形,两面均被短柔毛,边缘反卷,有波状浅齿或近全缘。花单生主茎和分枝的顶端;花梗长0.4-1.3cm,被柔毛;花萼短筒状,花期稍下窄上宽,果期下宽上窄,密被倒伏刚毛以至无毛,筒长5-8mm,裂片三角形,长2-3mm,略超过宽,密被白色睫毛;花冠蓝紫色或深蓝色,为花萼长的2.5-3倍,外面无毛,内部喉部密被柔毛,裂片倒卵状长圆形,约占花冠长的2/5;子房在花期均与萼筒等长,花柱伸达花冠喉部。蒴果超出花萼。种子长圆形,淡褐色。花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100-5400m的高山草地、灌丛草地、林下、路边及河滩草地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主脾肺气虚;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小儿泄泻;劳伤身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治小儿体虚,奶毒,也用于治劳伤疼痛。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鸡尾巴草根
- 地梗鼠尾
- 桦叶荚蒾
- 甘遂
- 凤尾贯众
- 山铁树
- 矮杨梅皮
- 红木耳
- 牛舌草
- 九龙藤
- 芦花
- 石蒟
- 三爪金龙
- 庐山石韦
- 九莲灯
- 柳枝
- 崇澍蕨
- 双花鞘花
- 丽子藤
- 棘针
- 太白韭
- 白蔹子
- 土木贼
- 海南粗榧
- 柳叶
- 大叶黄杨叶
- 禾秆蹄盖蕨
- 红地榆
- 粉萆
- 田野卷耳
- 石韦根
- 黄山五叶参
- 痰火草
- 元元草
- 竹卷心
- 天王七果实
- 山牛蒡
- 黄芩子
- 三对叶丹参
- 豇豆
- 发菜
- 硬骨凌霄
- 金荞麦
- 银边吊兰
- 烟草
- 野兔骨
- 椿白皮
- 蒿枝七
- 黄桷叶
- 小叶三点金
- 罗望子叶黄檀
- 穗花蛇菰
- 栗寄生
- 刺柄莲座蕨
- 香石藤叶
- 垂珠花
- 捆仙丝
- 大金银花
- 红花山牵牛
- 宽叶返魂草
- 狭头橐吾
- 苦竹沥
- 榆耳
- 韭子
- 小叶凤凰尾巴草
- 甘草节
- 杠香藤
- 苎花
- 蕨麻
- 阳桃花
- 大叶酸藤子
- 龙骨
- 土圞儿
- 大半边旗
- 蒲葵根
- 枇杷花
- 安胎药
- 川滇桤木
- 白脚威灵
- 大叶藜
- 风藤草根
- 地骨皮
- 工布乌头
- 海盘车
- 黑血藤
- 黑种草
- 马齿
- 华山参
- 苦苣苔
- 连蕊茶
- 马铃薯
- 茜草茎
- 软骨藻
- 苒苒草
- 三叶金锦香
- 三棱
- 山芭蕉子
- 蛇接骨
- 山莓
- 天山花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