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筏草
《中华本草》:虾筏草
拼音注音
Xiā Fá Cǎo
别名
水串草
英文名
all-grass of Capitatestigma willowweed
出处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岩生柳叶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lobium cephalostigma Hausskn.(Hausskn.)C.J.Chen [E.cephalostigma Haussk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60cm。茎具棱,上部及枝均有细曲毛,下部仅棱上有细曲毛。单叶对生;叶柄极短;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有时卵状披针形,长1.5-9cm,宽5-33mm,上部的叶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两面脉上均被白色毛及腺毛。花单生于叶腋,淡红色至折色;花梗极短,有曲毛;花萼管线状,裂片4,披针形,披针形,裂片间有一簇短柔毛;花瓣4,2裂,紫色,长椭圆形;雄蕊8;子房下位,有紧贴的曲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显着膨大。蒴果长线形,长3-8cm,有4棱,疏被细曲毛,开裂为4果瓣,各瓣反折,种子多数,卵形或椭圆形,褐色,先端有银白色束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区的坡草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等地。
性味
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凉血止血。主风热声嘶;咽痛;水肿;咯血;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虾筏草
拼音注音
Xiā Fá Cǎo
别名
水串草
出处
《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柳叶菜科植物岩生柳叶菜的全草。夏季采,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茎具棱上部及枝均有细曲毛,下部仅棱上有细曲毛。单叶对生;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有时卵状披针形,长1.5~9厘米,宽5~33毫米,上部的叶颇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两面脉上均被白色毛及腺毛;叶柄极短。花单生于叶腋,淡红色至白色;花梗短,有曲毛;花萼管线状,裂片4,披针形;花瓣4,2裂,紫色,长椭圆形;雄蕊8;子房下位,有紧贴的曲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显着膨大。蒴果长线形,长3.5~8厘米,有4棱,疏被细曲毛,开裂为4果瓣,各瓣反折。种子多数,卵形或椭圆形,褐色,先端有银白色束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于低山区的山坡草丛中。分布四川、广西等地。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疏风,除湿,消肿。治喉头肿痛,伤风声哑,月经过多,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
《*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虾筏草
拼音注音
Xiā Fá Cǎo
别名
水串草
来源
柳叶菜科岩生柳叶菜Epilobium cephalostigma Haussk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四川。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疏风,除湿,消肿。主治喉头肿痛,伤风声哑,月经过多,水肿。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霞天膏
- 大钱麻
- 虾壳钱
- 山椒根
- 广西莲座蕨
- 苹果
- 蠵龟血
- 千叶独活
- 海鹞鱼
- 无腺橉木
- 虾子花叶
- 骆驼黄
- 野芋实
- 草果
- 虎刺
- 西藏野花椒
- 云南重楼
- 水蔓青
- 通骨消茎叶
- 西南石梓
- 血藤
- 岩参
- 三叶崖爬藤
- 血满草
- 地柏树
- 毛山荆子
- 大薸
- 香柏
- 香叶树
- 西南卫矛
- 宜梧
- 毛柄锦香草
- 大蓑衣藤根
- 萱草根
- 香橼露
- 雪药
- 对叶林
- 滇丹参
- 钓兰
- 黄藨根
- 化橘红
- 冷蕨子草
- 鳞叶藓
- 车前子
- 大叶凤仙花
- 西南小阴地蕨
- 虎掌草叶
- 刺叶苏铁
- 葎草果穗
- 马钱子粉
- 合血香
- 金老梅根
- 倒爪草
- 海鹞鱼胆
- 骆驼蹄瓣
- 土百部
- 心不干
- 小接骨丹
- 长梗千里光
- 南瓜藤
- 鲫鱼胆草
- 砖子苗
- 小冬青
- 鲤鱼胆
- 毛野丁香叶
- 石榴叶
- 扭筋草
- 血见愁
- 大叶马尾连
- 小叶凤凰尾巴草
- 罗锅底
- 黄果茄
- 猫肝
- 山桂花
- 华西小石积
- 椴树
- 香蕉
- 莲须
- 人参叶
- 香茹
- 青箭杆草
- 西瓜根叶
- 香蕉弄蝶
- 南五味子
- 毛根杜仲
- 方解石
- 香青
- 红雪柳
- 香菊
- 点头菊
- 牡蒿根
- 野辣蓼
- 香草仔
- 香豆蔻
- 佛手
- 鳕鱼骨
- 小花酸藤子
- 桃枝
- 珊瑚草
- 鸭公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