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随子叶
《中华本草》:续随子叶
拼音注音
Xù Suí Zǐ Yè
英文名
leaf of Caper Euphorbia, leaf of Moleweed
出处
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horbia lathyris L.采收和储藏:随用随采。
原形态
续随子 二年生草本,高可达1m。全株含白汁。茎粗壮,分枝多。单叶交互对生,无柄;茎下部叶较密,由下而上叶渐增大,线状披针形至阔披针形,长5-12cm,宽0.8-2.5cm,先端锐尖,基部V形而多少抱茎,全缘。杯状聚伞花序顶生,伞梗2-4,基部轮生叶状苞片2-4,每伞梗再叉状分枝;苞叶2,三角状卵形;花单性,无花被;雄花多数和雌花1枚同生于萼状总苞内,总苞顶端4-5裂,腺体新月形,两端具短而钝的角;雄花仅具雄蕊1;雌花生于花序中央,雌蕊1,子房三室,花柱3,先端2裂,近于扩展而扁平。蒴果近球形。种子长圆状球形,表面有黑褐色相间的斑点。花期4-7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野生或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单叶交互对生,平展,有短柄;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由下而上渐大,长5-12cm,宽0.8-1.3cm,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而多少抱茎,全缘。
化学成分
含山柰酚(kaemferol)和槲皮素(quercetin)的3-葡萄糖醛酸甙,谷甾醇(sitosterol)等。
药理作用
见千金子条。
性味
苦;微温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祛斑;解毒。主白癜;面皯;蝎螫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叶汁敷白癜、面皯('面皯',《纲目》引作'疬疡')。2.《纲目》:捣叶敷蝎螫。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续随子叶
拼音注音
Xù Suí Zǐ Yè
出处
《日华子本草》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叶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千金子"条。
化学成分
含山柰酚和槲皮素的3-葡萄糖醛酸甙、谷甾醇等。
药理作用
见"千金子"条。
功能主治
①《日华子本草》:"叶汁敷白癜、面皯(’面皯’,《纲目》引作’疬疡’)。"
②《纲目》:"捣叶敷蝎螫。"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广西九里香
- 蒲圻贝母
- 三叶乌蔹莓
- 草威灵
- 苦楝叶
- 盐麸叶
- 小铜锤
- 龙涎香
- 粉藜
- 海南地不容
- 石见穿
- 小麦麸
- 梅花参
- 麻油
- 石菖蒲花
- 虎耳草
- 西藏桃叶珊瑚果
- 假友水龙骨
- 山矾花
- 青蒿
- 龙眼核
- 岩春草
- 聚花草
- 紫杜鹃
- 鸡骨柴
- 麻鱼肉
- 云南美登木
- 沙七
- 乌药
- 黄花紫堇
- 头巾草
- 紫金血藤
- 粗叶悬钩子
- 钩钱草
- 假酸浆
- 鹅观草
- 绵萆薢
- 山土瓜
- 野黄麻
- 藿香露
- 水紫菀
- 栗树皮
- 血风藤
- 打碗花
- 鸭脚黄连
- 柳叶鬼针草
- 紫茉莉子
- 土木贼
- 黄花菜
- 使君子叶
- 福建排草
- 九节风
- 苦瓜花
- 荚蒾子
- 山水芹菜
- 扁竹兰
- 广东耳草
- 青海鸢尾子
- 色赤杨
- 鸥
- 山羊肉
- 庵闾子
- 海金沙根
- 小黄断肠草
- 黄鹌菜
- 榼藤子
- 杏花
- 柯榔木
- 黄瑞木
- 樗叶花椒
- 变蛋
- 石燕
- 莨菪
- 阿胶
- 山楂木
- 黄花远志
- 豇豆叶
- 野辣子
- 番荔枝根
- 黑塔子叶
- 湖广草
- 鹅首马先蒿
- 牛尾独活
- 岩茴香
- 扶桑金星蕨
- 火秧竻
- 生瓜
- 香面叶
- 灰绿水苎麻
- 羊髓
- 山海螺
- 柚核
- 白三七
- 云朴
- 罗盖叶
- 鸳鸯
- 金刚大
- 霜红藤
- 红胡豆七
- 单根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