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榧
《中华本草》:血榧
拼音注音
Xuè Fěi
别名
榧子
出处
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三尖杉科植物三尖杉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采收和储藏: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围40m。树皮褐色或红褐色,裂成片状脱落。小枝对生,基部有宿存芽鳞;枝条细长,稍下垂,树冠广圆形。叶螺旋状排成2列,披针状线形,通常微弯,长4-13(多为5-10)cm,宽3.5-4.5mm,上部渐窄,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气孔带白色。较绿色边带宽3-5倍。雄球花8-10,聚生成头状,单生叶腋,总花梗较粗,通常长6-8cm;雌球花由数对交叉对生各有2胚珠的苞片组成,生于小枝基部的苞片腋部,稀生枝顶。种子椭圆状卵形,长约2.5cm,假种皮熟时紫色或红紫色,先端有小尖头,花期4月,种子8-10月成熟。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我国特有树种,生于针、阔叶树混交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三尖杉种子含三尖杉碱(cephalotaxine),粗榧碱(harringtonine),高粗榧碱(homoharringtonine),11-羟基三尖杉杉碱(11-hydroxycephalotaxine),桥氧三尖碱(drupacine) 等。
性味
涩;苦;性平
归经
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驱虫消积;润肺止咳。主食积腹胀;小儿疳积,虫积;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炒熟食。
注意
便溏者慎服。
各家论述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食积,驱蛔虫。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血榧
拼音注音
Xuè Fěi
别名
臭榧(《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红豆杉科植物南方红豆杉的种子。
原形态
南方红豆杉,又名:美丽红豆杉。
常绿乔木,高10~25米。树皮赤褐色。叶螺旋状着生,排成2列,钱形,镰刀状弯曲,长2~4厘米,宽3~4.5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叶缘通常不反曲,绿色边带较宽,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有两条黄绿色气孔带。花单性,雌雄异株,生于二年枝上叶腋;雄花圆形,具鳞状苞片,雄蕊4~8,药3~8室;雌花单生于短枝上,基部为相对的鳞片所包围。种子宽卵形,略扁,先端具2棱线,生于红色肉质的杯状假种皮中,种脐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11月。
生境分布
生山地。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安徽、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
叶含金松双黄酮,树皮含鞣酸。
功能主治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食积,驱蛔虫。"
用法用量
内服:炒熟煎汤,5~6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血沟丹
- 虾子草
- 虾子花
- 西红柿
- 腥藤
- 小白绵参
- 血竭
- 西南石梓
- 续断
- 绣球防风果
- 萱草嫩苗
- 西瓜霜
- 蜥蜴
- 西伯利亚蓼
- 交剪草
- 西南鹅掌柴
- 肖鸢尾根
- 血藤
- 芦子
- 西伯利亚青兰
- 蚬肉
- 缬草
- 蚬壳
- 续随子茎中白汁
- 行夜
- 芦子兰
- 血桐
- 肖菝葜
- 血人参
- 苋菜
- 蟹爪兰
- 西南槐树
- 小红袍
- 云南油杉
- 绣球藤
- 西南金刚藤
- 萱草根
- 丁癸草根
- 血余炭
- 血见愁
- 血党
- 血水草根
- 西瓜皮
- 菥蓂
- 血经草
- 蚬肉海棠
- 波罗蜜叶
- 杨梅根
- 细香葱
- 蘘草
- 西瓜子壳
- 南蛇藤果
- 莕菜
- 西南水芹
- 虾须草
- 向日葵茎髓
- 细葛缕子
- 西洋菜干
- 鸭跖花
- 血余
- 西藏凹乳芹根
- 蟹爪
- 血参
- 腺毛金星蕨
- 松根
- 绣线菊子
- 西瓜根叶
- 西南毛莨
- 苋
- 西瓜子仁
- 菥蓂子
- 蟹壳
- 续随子叶
- 西河柳
- 蝎子草
- 绣球防风根
- 金银花
- 薤叶
- 丁癸草
- 虾筏草
- 细辛
- 西南文殊兰
- 蘘荷
- 西洋参
- 黑心姜
- 苋实
- 虾子花叶
- 丁茄
- 蠵龟筒
- 绣球花
- 腺花香茶菜
- 萱草
- 血满草
- 高粱火焰苞
- 藓生马先蒿
- 苋根
- 丁公藤
- 西桦
- 白矾
- 短瓣女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