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沟丹
《中华本草》:血沟丹
拼音注音
Xuè Gōu Dān
别名
土黄芩、一麻消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柳叶红茎黄芩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yunnanensis Levl. Var. salicifolic Sun ex G.H.Hu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柳叶红茎黄芩,多年生草本,高25-50cm。茎直立,钝四棱形,具槽,常呈水红色,几无毛或略被短柔毛。叶通常4对;叶柄长0.7-1.2cm,水红色,腹凹背凸,被具腺柔毛;叶片狭长,呈长圆形或披针形,长5-9.8cm,宽1-1.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或有2-4个疏浅锯齿。花对生,排成总状花序生或腋生,花序长9-15cm;苞片退化;花萼于花时常呈紫红色,长约2mm,果时增大;花冠于冠檐紫红色但筒部色淡或白色,长1.5-1.7cm,外被微柔毛;雄蕊4,二强,花丝扁平,中部以下被纤毛;花盘肥厚,前方呈指状伸长肯超过子房;子房肖滑。小坚果三棱状卵圆形,具瘤。花期4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沟谷边或灌木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化瘀解毒。主高热不退;肺热咳喘;热毒泻痢;肝脾肿大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6-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大叶熊巴掌
- 绿豆衣
- 棕榈子
- 白花鹅掌柴
- 秃房茶子
- 红花刺参
- 十三年花
- 粉苞苣
- 黄杞
- 榆叶
- 绞股蓝
- 地皮风
- 香雪兰
- 锁阳
- 矮脚苦蒿
- 白子菜
- 小扁豆
- 吹风散
- 昆明水金凤
- 柞木叶
- 光肺筋草
- 木豆
- 单花芥
- 绿萼梅
- 团花龙船花
- 华南胡椒
- 芭蕉子
- 珍珠草
- 车前草
- 长管蝙蝠草
- 地莓子
- 百里香叶杜鹃
- 黄鳝藤根
- 贯众
- 黄瘤孢
- 大树甘草
- 绿茎槲寄生
- 牡荆
- 地枫皮
- 水稻清乳汁
- 羊屎条根
- 牛心果
- 黄山药
- 杨栌耳
- 打火草
- 万年青根
- 滇高良姜
- 一扫光
- 三花枪刀药根
- 鸡心七
- 十萼茄
- 冬葵果
- 山大烟
- 猪毛蕨
- 芜荑
- 光素馨
- 早禾树
- 虉草
- 腊雪
- 高山望
- 覆盆子
- 光裸星虫
- 一皮草
- 钻天杨
- 核桃青龙皮
- 草泽泻
- 黄根
- 山崩砂
- 千里马
- 百灵草
- 水翁花
- 铁栏杆
- 鹤虱
- 金丝带
- 八角枫叶
- 羊脬
- 百合花
- 榆花
- 赤雹
- 小婆婆纳
- 万年柏
- 老鹤草
- 湖广草
- 倒赤伞
- 鼻血雷
- 厚叶贯众
- 寒莓叶
- 回心草
- 红花山牵牛
- 马牙半支
- 葱实
- 鸭舌鱼鳖
- 粗叶木叶
- 栗荴
- 山葛薯
- 牵牛子
- 芜荑酱
- 山高粱
- 罗汉果根
- 短穗兔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