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吊兰
《中华本草》:小花吊兰
拼音注音
Xiǎo Huā Diào Lán
别名
三角草、山韭菜、土麦冬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小花吊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orophytum laxum R. B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
小花吊兰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近于两列着生;叶片线形,常呈弧状弯曲,长10-30cm,宽3-6mm,有1条明显的中脉,基部扩大,抱茎,膜质,半透明。花茎从叶腋抽出;总状花序顶生;花小,淡紫色或绿白色,有柄;花被6裂;雄蕊6;子房无柄,3室,每室有胚珠多颗。蒴果三楼状扁球形,开裂。每室通常具1颗种子,种子圆形。花、果期10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湿润肥沃的草地、庭园或山坡荫蔽处或岩石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细长,须根状,簇生或散生,上端具短根茎。叶二列状排列,条形,长8-30cm,宽4-6mm。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全草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皂甙(sapo-nin)。
性味
味微苦;性凉;有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蛇咬伤者敷伤口周围。
注意
本品有毒,剂量不宜过大。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鸡公柴
- 血经草
- 大伸筋草
- 蟋蟀
- 地贵草
- 绣球防风根
- 东北卫矛
- 东风菜根
- 黄荆叶
- 细枝柃
- 八角莲
- 大叶白头翁
- 地瓜果
- 木瓜
- 东方乌毛蕨叶
- 倒扎龙
- 断节参
- 澜江百合
- 金钮扣
- 楤木根
- 韩信草
- 断线蕨
- 铁牛钻石
- 苦荞头
- 大地柏枝
- 大叶铁包金
- 牛含水
- 老鸦胆叶
- 地蔷薇
- 丝瓜皮
- 短瓣女娄菜
- 蝮蛇皮
- 西南卫矛
- 弹刀子菜
- 血余炭
- 海松子
- 大叶紫珠
- 三条筋
- 沙叶铁线莲
- 红花栝楼
- 地梗鼠尾
- 血榧
- 单花鸢尾子
- 小牛肝菌
- 羽叶山蚂蝗
- 大麦秸
- 冬青皮
- 大叶醉鱼草
- 土一枝蒿
- 细香葱
- 小花五味子根
- 龙爪树
- 糖茶藨
- 风兰
- 调羹树
- 黄鳝藤
- 丁榔皮
- 小血藤叶
- 罗勒根
- 藤梨根
- 粉防己
- 鸡心七
- 贵州追风散
- 桑芽茶
- 蒌叶
- 东北红豆杉
- 水翁根
- 黄颡鱼涎
- 单鞭
- 莱菔
- 箭杆风
- 芦根
- 桑鳸
- 栗树根
- 黄瓜根
- 急性子
- 水茴香藻
- 橘络
- 东紫堇
- 骆驼脂
- 东北雷公藤
- 马柳根
- 大花素馨花
- 落花生油
- 双肾子
- 头顶一朵花
- 黑汉条
- 野木鱼
- 柿寄生
- 浮尸草
- 水皂角子
- 山铁树叶
- 大昏头鸡
- 点腺过路黄
- 水田七
- 苘实
- 辣椒
- 麻柳树根
- 水茄冬
- 水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