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梾木
《中华本草》:小花梾木
拼音注音
Xiǎo Huā Lái Mù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小花梾木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ida paruiflora (Chien)Holub[Cornus paruifolra Chien]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乔木或灌木,高3-8m。树皮黄褐色;幼枝纤细,圆柱形,略具棱角,稀被灰白色贴生短柔毛,老枝灰褐色,疏生黄褐色皮孔。冬芽顶生或腋生,狭圆锥形,长2-5.5mm,被灰白色贴生短柔毛。叶对生或近于对生;叶柄长3-5mm,幼时密被淡白色贴生短柔毛;叶片纸质,长椭圆形,长4-6.5cm,宽1.6-3.3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均稀被淡白色贴生短柔毛,中脉在两面稍凸起,侧脉3-4对,弓形内弯,在上面稍显明,下面略微凸起。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宽4-12cm,有时有、枚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的叶状苞片;总花梗细圆柱形,长1-4cm,近于无毛;花小,白色,直径4.5mm;花萼裂片4,宽三角形,长0.3-0.4mm,稍长于花盘,外侧仅基部有灰白色贴生短柔毛;花瓣4,长圆披针形或舌状长圆形,长2.5mm,宽近1mm,先端渐尖,下面疏被白色贴生短柔毛;雄蕊4,长2.3mm,略短于花瓣,花丝线形,无毛,长约2mm,花药2室,狭倒卵形,长1.3mm,丁字形着生;花盘垫状,厚0.3mm,有白色短柔毛;花柱圆柱形,长近2mm,略有浅沟,疏被白色贴生短柔毛,柱头小,点状,子房下位,花托倒圆锥形至倒卵形,长1mm,直径约1mm,密被淡白色贴生短柔毛;花梗圆柱形,长0.3-2mm,被灰白色短柔毛。核果狭倒卵形或近于长圆形,长5-6mm,直径约4mm。花期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30-2500m的森林中或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
味甘;咸;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通经活络。主高热不退;疟疾;痞块;痛经;跌打损伤;骨折;瘫痪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长叶紫珠
- 仙人掌
- 大鱼鳅串
- 金光菊
- 柔毛艾纳香
- 铁骨银参
- 雌黄
- 鹿衔草
- 龙胆草
- 钓樟根皮
- 乌藨连
- 人参
- 山壳骨
- 掉毛草
- 金钮扣
- 人乳汁
- 鹿藿
- 鹿齿
- 长节耳草
- 胆南星
- 鞑新菊
- 紫薇
- 树花
- 赤雹
- 鸡爪枝皮
- 红叶树子
- 豆蔻花
- 慈竹
- 雾水葛
- 龙眼肉
- 牛耳枫根
- 紫花络石
- 电灯花
- 疔毒草
- 曲枝假蓝
- 龙州线蕨
- 掐不齐
- 通骨消
- 莲须
- 葛谷
- 石笔海胆
- 小叶莲
- 柳杉
- 铁皮石斛
- 黎豆
- 滇肉棒
- 木莲
- 雪上一支蒿
- 毛茎马兰
- 中华石楠
- 短齿楼梯草
- 石蛇
- 铜线草
- 岭南花椒根
- 跌破勒
- 马桑
- 辣椒茎
- 斑鸠占叶
- 短柄枹栎虫瘿
- 四照花
- 铁扫竹
- 紫玉盘
- 乌桕木根皮
- 鸡爪草
- 水芹
- 绿萼水珠草
- 罗锅底
- 鹿耳韭
- 裂叶秋海棠
- 汝兰
- 鸡嗉子
- 广藤根
- 瓶耳小草
- 蒲圻贝母
- 龙须莞
- 砖子苗
- 莲雾
- 铁罗伞
- 鳝鱼骨
- 郁金
- 铁苋菜
- 女贞根
- 小红藤
- 莲座革菌
- 牛筋刺寄生
- 玉米轴
- 粟芽
- 鲨鱼肉
- 黄荆
- 白活麻
- 榛子花
- 心叶虎耳草
- 蔓乌头
- 野苦荬菜
- 雪猪骨
- 狭穗鹭兰
- 香叶子
- 金边龙舌兰
- 小山稔
- 刺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