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窠土
《*辞典》:燕窠土
拼音注音
Yàn Kē Tǔ
别名
胡燕窠内土(《本草拾遗》),燕窠泥(《救急方》),燕窝泥、燕子泥(《四川中药志》)。
出处
《本草蒙筌》
来源
为燕科动物金腰燕的泥巢。
原形态
动物形态参见"胡燕卵"条。
性味
①《本草拾遗》:"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咸,无毒。"
功能主治
治风瘙瘾疹,浸淫湿疮,白秃,丹毒,口疮。
①《本草拾遗》:"主风瘙瘾疹。末,以水和敷之。"
②《纲目》:"治口吻、白秃诸疮。"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浴。
复方
①治风瘙隐疹:胡燕窠土,水和敷之。(《千金方》)
②治黄水肥疮:燕窠土一分,麝香半分。研敷之。(《普济方》)
③治白秃头疮:年久屋下燕窜泥、翳螉窠。研末,剃(发)后麻油调搽。(《圣济总录》)
④治小儿丹毒:向阳燕窠土,为末,鸡子白和敷。(《卫生易简方》)
⑤治口角烂疮:燕窠泥敷之。(《救急方》)
⑥治一切疮毒:燕窝泥一两,黄柏末一两。香油调涂。(《东北动物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玉竹
- 玉带根
- 玉山芎穷
- 益智仁
- 玉帘
- 焰爵床
- 禹余粮
- 盐肤子
- 禹白附
- 玉铃花
- 烟草
- 硬飘拂草
- 黄接骨丹
- 野洋烟根
- 毛花洋地黄
- 盐麸子
- 羊肝
- 玉簪
- 大红菇
- 鲂鱼
- 红土子皮
- 山白菊
- 黍根
- 钓鱼秆
- 紫荆花
- 波叶紫金牛
- 蚌肉
- 白石榴花
- 柱果木榄叶
- 卵叶鳞始蕨
- 紫花芥子
- 光叶海桐根
- 菩提树花
- 竹鼠子牙
- 防已
- 白头翁茎叶
- 防风花
- 霞天曲
- 霸王鞭
- 柏树叶
- 枣树皮
- 鳝鱼头
- 藤壶
- 醋林子
- 酥油
- 白带草
- 梓叶
- 芙蓉根
- 宝盖草
- 半柱花
- 窄叶鼠李
- 白马骨
- 半夏曲
- 雀
- 柏树根
- 冰球子
- 甘菊
- 通光散
- 鹰爪莲
- 雪三七
- 短齿楼梯草
- 黑虎七
- 白刺花
- 荸荠
- 白背枫
- 紫楠叶
- 紫花芥
- 瓢瓜
- 紫草
- 鼠李皮
- 白毛草
- 玳瑁肉
- 盾叶薯蓣
- 一把香
- 钝叶蔷薇
- 紫桔梗
- 扁蒲扇
- 扁樱桃
- 桃金娘
- 甜远志
- 巴山虎
- 糖茶藨
- 跳八丈
- 玳瑁
- 鲥鱼鳞
- 盾叶莓
- 紫芝
- 紫珠
- 变叶榕
- 甜橙
- 白毛夏枯草
- 白毛藤
- 茼蒿
- 白毛委陵菜
- 软蒺藜
- 白毛藤根
- 螳螂
- 白粉蕨
- 白胶香
- 白脚威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