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酸水草
拼音注音
Suān Shuí Cǎo
别名
抱茎眼子菜、穿叶眼子菜
来源
眼子菜科酸水草Potamogeton perfoliatus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东北、西北、华北、西南。
性味
淡,凉。
功能主治
渗湿解表。主治湿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鲜草2两,配方用。外用水煎外洗。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酸水草
拼音注音
Suān Shuí Cǎo
别名
眼子菜(《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出处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
为眼子菜科植物抱茎眼子菜的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抱茎眼子菜,又名:穿叶眼子菜。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细长,横行。茎软弱,多分枝,直径约2~3毫米,节间长约1~3厘米。叶全部沉水,质较薄,圆形、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1~2.5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抱茎,具7~15条脉,其中3~5条明显突出;托叶透明膜质,长5~20毫米,后破裂为纤维状并脱落。总花梗生于叶腋,穗状花序长1.5~2.5厘米。果实倒卵形,长约2.5~3毫米,直径2~2.3毫米,背部具3条不显着的脊,顶端具短喙。
生境分布
生于淡水湖盆和较少流动的河沟。分布辽宁、吉林、新疆、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租蛋白6.62~13.54,粗脂肪0.63~1.27。无氮抽出物45.45~59.15,粗纤维13.75~15.85,Ca2.1~11.0,P0.53~0.62%;胡萝卜素113毫克/公斤(干重);新鲜植物含水分80~87%。又含类胡萝卜色素,其中有叶黄素、蝴蝶梅黄素、新黄质等。
性味
淡,凉。
功能主治
渗湿解表。
复方
治湿疹,皮肤瘙痒:鲜眼子菜二两,苍术三钱,苦参三钱。黄柏二钱,地肤子三钱。水煎服;或鲜眼子菜(干草用三分之一)、黄柏适量。水煎外洗。(性味以下出《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槲叶
- 兰草
- 草血竭
- 滑背草鞋
- 地梢瓜
- 金环蛇
- 小叶罗汉松
- 土荆芥
- 短瓣花
- 獭肝
- 点头菊
- 续随子叶
- 白刺花
- 厚叶算盘子
- 黄秋葵根
- 南方荚蒾
- 秧青
- 硬飘拂草
- 蒿雀
- 白犁头草
- 藤子甘草
- 姜叶三七
- 通骨消
- 败火草
- 宽瓣红景天
- 五气朝阳草
- 雄鸡口涎
- 牛尾泡
- 老鼠耳
- 蚌壳草
- 紫堇
- 白皮柯
- 贯众
- 冰糖草
- 红椿
- 石链子
- 球核荚蒾
- 野高粱
- 拦路虎
- 矮脚苦蒿
- 日中花
- 高山柏
- 元宝草
- 麻叶绣球果
- 山柳菊
- 小花吊兰
- 山楂
- 东风橘
- 绵马贯众
- 棘叶
- 牛心果
- 玉米须
- 翡翠
- 蘘荷子
- 柳杉
- 韶子
- 黄花小二仙草
- 草乌
- 野棉花根
- 小果野葡萄
- 和合草
- 钝叶草
- 牛筋草
- 南天竹根
- 蒜梗
- 鸡爪芋
- 柱果木榄叶
- 水八角
- 鹳肉
- 细木通
- 猬脑
- 土黄连
- 红叶树
- 草鞋青
- 鳣鱼肝
- 牛奶树子
- 沼泽念珠藻
- 线叶蓟
- 弓果藤
- 丝瓜叶
- 上山龙
- 蟛蜞
- 长白鱼鳞松
- 扇子七
- 野荔枝
- 湖北楤木
- 苔水花
- 酸枣根
- 花杜仲藤
- 石蝉草
- 獐牙菜
- 神香草
- 野杜仲
- 青杠膏
- 刺苋菜
- 卷边桩菇
- 银兰
- 鸳鸯
- 一匹绸
- 小马齿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