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树皮
《中华本草》:枫香树皮
拼音注音
Fēnɡ Xiānɡ Shù Pí
别名
枫皮、枫香木皮。
英文名
Bark of Beautiful Sweetgum
出处
出自《唐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剥去树皮,洗净,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枫香树 落叶乔木,高20-40m。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叶互生;叶柄长3-7cm;托叶线形,早落;叶片心形,常3裂,幼时及萌发枝上的叶多为掌状5裂,长6-12cm,宽8-15cm,裂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齿尖有腺状突。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被;雄花淡黄绿色,成葇荑花序再排成总状,生于枝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雌花排成圆球形的头状花序;萼齿5,钻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柱头弯曲。头状果序圆球形,直径2.5-4.5cm,表面有刺,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两瓣裂开,每瓣2浅裂。种子多数,细小,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干皮呈板片状,长20-40cm,厚0.3-1cm。外表面灰黑色,栓皮易呈长方块状剥落,有纵槽及横裂纹;内表面浅黄棕色,较平滑。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清香,味辛、微苦涩。
化学成分
枫香树皮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与水晶兰甙(monotropein)。
药理作用
枫香树脂及其挥发油体外实验可使兔血栓长度缩短和重量(湿重和干重)减轻,在体实验显示可明显抑制大鼠血栓形成;试管法实验表明可明显提高纤溶酶活性,显着提高血小极内cAMP含量。表明枫香树脂及其挥发油抗血栓作用与促进纤溶活性和提高血小板cAMP有关,并提示挥发油可能是枫香树脂的主要成分。
性味
辛;微;平
归经
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
除湿止泻;祛风止痒。主泄泻;痢疾;大风癞疮;痒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未调敷。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枫皮,本功外,性涩,止水痢。苏云下水肿,水肿非涩药所疗,苏为误尔。又云有毒,转明其谬。水煎止下痢为最。2.《唐本草》:主水肿,下水气,煮汁用之。3.《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刺风、冷风,煎汤浴之。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枫香树皮
拼音注音
Fēnɡ Xiānɡ Shù Pí
别名
枫皮(《本草拾遗》),枫香木皮(《纲目》)。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树皮。
性味
①《唐本草》:"辛,平,有小毒。"
②《本草拾遗》:"性涩。"
功能主治
治泄泻,痢疾,大风癞疮。
①《唐本草》:"主水肿,下水气,煮汁用之。"
②《本草拾遗》:"止水痢。"
③《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刺风、冷风,煎汤浴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水泻水痢:枫香木皮煎饮。(《本草汇言》)
②治大风癞疮:枫香木皮,烧存性,和轻粉各等分,为细末,麻油调搽。(《本草汇言》)
各家论述
《本草拾遗》:"枫皮,本功外,性涩,止水痢。苏云下水肿,水肿非涩药所疗,苏为误尔。又云有毒,转明其谬。水煎止下痢为最。"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韶子
- 随手香
- 首乌藤
- 绒毛诃子
- 蛇接骨
- 枫香树叶
- 酸不溜
- 酸叶胶藤
- 闹狗药
- 鼠妇画眉草
- 蛇根木
- 方儿茶
- 酸果藤
- 酸藤木
- 蛇百子
- 榧子
- 酸不溜根
- 建兰叶
- 鼠肾
- 护心草
- 番薯藤
- 南粤马兜铃
- 虫蚁菜
- 枫香树根
- 女娄菜根
- 女儿红根
- 毒箭羊角拗
- 倒挂金钩
- 滇茜草
- 南蛇竻根
- 泥炭藓
- 牛含水
- 女贞皮
- 多足蕨
- 南蛇藤
- 南板蓝叶
- 杜仲
- 女儿茶
- 宁波溲疏
- 柠檬
- 牛奶柴
- 鲨鱼油
- 蛇蜕
- 酸石榴
- 鼠脂
- 酸浆菜
- 糯米团
- 蛇退步
- 赛番红花
- 酸模
- 鲨鱼胎
- 麝香
- 榧螺
- 牛口涎
- 东北埃蕾
- 冬葵根
- 大刺儿菜
- 南瓜花
- 大黄茎
- 南蛇竻苗
- 南蛇藤根
- 冬珊瑚
- 胆星
- 南蛇簕
- 大九股牛
- 乌豆根
- 单体蕊黄芪
- 大靛根
- 大乌金草
- 稗米
- 钮子七
- 五叶藤
- 酸浆根
- 酸猴儿
- 南方红豆杉
- 鲥鱼鳞
- 东北卫矛
- 大麦秸
- 冬瓜皮
- 尼泊尔鸢尾子
- 东北蛔蒿
- 飞天蠄蟧
- 西藏桃叶珊瑚果
- 空心柳
- 红皮
- 矮杨梅
- 睡菜根
- 碎米柴
- 海蚯蚓
- 岗梅
- 黑骨头
- 红毛七
- 地丁
- 广香藤
- 黑老虎
- 艾麻草
- 炙红芪
- 棕叶狗尾草
- 地牯牛
- 苦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