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蟹
《全国中草药汇编》:方蟹
拼音注音
Fānɡ Xiè
别名
中华绒螯蟹、河蟹、淡水蟹、螃蟹、真蟹、毛蟹、清水蟹、蟛蜞、小石蟹
来源
甲壳纲方蟹科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 Milne-Edwards,以全体入药。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
性味
咸,寒。
功能主治
破血,痛经。主治堕胎,慢性肾炎,产后血闭,妇女闭经。尚可治神经性牙痛,风火牙痛,扭伤,腰痛,子宫下垂等。
用法用量
用量5~8钱。
复方
治产后血闭:方蟹5钱,黄酒蒸熟服,血行停药。
慢性肾炎:方蟹1斤,桑白皮1两,共煎服,每日1剂。
备注
河蟹之大者主要供食用,药用以小者即[b]蟛蜞[/b](小石蟹)为多。
主治妇女临产阵缩力微,胞浆破而迟迟不下者,或胎死腹中及胎盘残留:蟹脚爪1~2两,黄酒或米醋适量,加水同煎服。
产后儿枕痛(包括产后子宫收缩不全):河蟹烧存性,研细,温黄酒送服,每服0.5~1钱,每日2~3次。
漆疮(漆过敏性皮炎):活河蟹适量,清水洗净,捣烂放入布袋中绞汁,涂抹患部。
冻疮溃烂不敛:活蟹烧存性,研细末,蜂蜜调涂,一日更换2次。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凤尾蕉花
- 丁香罗勒
- 东方狗脊
- 黄荆子
- 太平莓
- 枸橘叶
- 丁癸草根
- 金边龙舌兰
- 倒吊笔
- 福参
- 黄花仔
- 亮叶冬青
- 鱼肝油
- 野豌豆
- 熊脂
- 粳谷奴
- 西南金刚藤
- 红毛叶马蹄香
- 黑果小檗
- 天雄
- 福参叶
- 凤尾茶
- 绒毛鸭脚木
- 高山露珠草
- 黄花蒿
- 木豆叶
- 鸡公柴
- 跌打老
- 天茄子
- 笔罗子
- 白藨
- 矮陀陀
- 牛胆参
- 太白艾
- 抓地龙
- 粪箕笃
- 黄瓜霜
- 锯鲨翅
- 韭菜
- 毛木树
- 山海棠
- 滚龙草
- 谷芽
- 密叶天胡荽
- 鬼臼
- 地棠花
- 麦撇花藤
- 梧桐
- 番石榴子
- 大草蔻
- 通脉丹
- 粘毛黄花稔
- 绵参
- 鸭胆子
- 扛板归
- 鹊豆
- 蓖麻根
- 饭团根
- 天仙藤
- 过江龙
- 梵天花
- 梵天花根
- 昆明鸡脚黄连
- 宽叶独行菜
- 昆明鸡血藤
- 猫儿屎果
- 磨盘根
- 宽尾石韦
- 扛板归根
- 昆明堇菜
- 牡荆油
- 猫花
- 狗脊
- 单根木叶
- 宽叶鼠曲草
- 贝母兰
- 伽果
- 黑皮根
- 香胶木叶
- 青藤子
- 鸭嘴花
- 皱叶变豆菜
- 风花菜
- 龟版
- 功劳木
- 鱼鳞菜
- 黑葡萄液汁
- 篦梳剑
- 金缕半枫荷
- 大画眉草
- 高山金挖耳
- 峨眉紫金牛
- 狭叶香茶菜
- 顺江木
- 金钟花
- 再生稻
- 竹林消
- 木馒头
- 干贝
- 锡叶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