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叶天胡荽
《中华本草》:密叶天胡荽
拼音注音
Mì Yè Tiān Hú Suī
别名
亮叶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密伞大胡荽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drocotyle pseudoconferta Masamun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匍匐草本,高6-30cm。茎细弱,节上生根,有分枝,枝梢直立。叶柄长2-10cm,有时根生叶叶柄长达23cm;托叶细小,膜质;叶片肾形或圆肾形,长1-2.5cm,宽1.5-5cm,5-7浅裂,其部心形,裂片边缘有钝齿,表面绿色,背面浅绿以,两面有短柔毛。伞形花序除在茎顶双生外,其余均生于各节叶腋,花序无梗,极少有短梗;花无柄或有极短的柄;花瓣卵形,淡绿以至白色,有透明的黄色腺点;花丝短于花瓣;花柱短,稍向外弯曲。果实基部心形,极小,两侧扁压,黄绿色,表面紫色斑点或折色糙毛。花、果期4-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80m的山坡林下、溺爱边、河沟边、荒地湿润处。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台湾、云南等地。
性味
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止咳止泻。主小儿高热;惊劂;黄疸;百日咳;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老梅根
- 冷水丹叶
- 美丽桐
- 轮叶景天
- 麻雀肉
- 苦天茄叶
- 冬青叶
- 大肺经草
- 蝴蝶花
- 海南茄
- 大黄连刺
- 鳞瓦韦
- 八月札
- 鸬鹚(鸬鹚)
- 茴香虫
- 山大烟
- 大黄蜂子
- 黑蚂蚁
- 有柄石韦
- 刺蓬花
- 石吊兰
- 红粘谷
- 狐心
- 红杉
- 竹叶椒
- 野油麻
- 猪毛
- 小叶鼠李
- 唢呐花
- 蓑草
- 白线薯
- 石蛇
- 绿玉树
- 石风车子叶
- 地棠花
- 南天仙子
- 西南槐树
- 山芝麻
- 红须须
- 佛葵
- 粘人草
- 花生壳
- 苏铁叶
- 定经草
- 大山黧豆
- 海莲果
- 黄缅桂
- 野拔子
- 旋花苗
- 老虎须
- 亚泵礴
- 佛手柑
- 藕节
- 天仙果
- 南鹤虱
- 茼蒿
- 裂叶堇菜
- 红芪
- 亮叶冬青
- 郁金
- 鹅绒藤
- 银朱
- 裸茎金腰子
- 水冬瓜
- 藤三七
- 羊蹄甲
- 衣鱼
- 西藏马先蒿
- 竹实
- 粉叶地锦
- 关白附
- 豪猪毛刺
- 马牙半支
- 金银花露
- 棕叶七
- 大尾摇
- 金莲花
- 厚叶旋蒴苣苔
- 南瓜七
- 打碗花
- 露兜竻蔃
- 松球
- 水莎草
- 鲨鱼骨
- 野梨枝叶
- 地菍根
- 鸢脑
- 陆英根
- 桃树根、茎、树皮
- 豉虫
- 新裂耳蕨
- 雷丸
- 石莲子
- 散血丹
- 卤碱
- 赤胫散
- 南天竹
- 翠鸟
- 竹节七
- 丝点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