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黧豆
《中华本草》:大山黧豆
拼音注音
Dà Shān Lí Dòu
别名
茳芒山黧豆、大豌豆。
英文名
all grass of David vetchling
出处
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茳芒香豌豆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thyrus davidii Hance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
原形态
茳芒香豌豆 多年生草本,高80-100cm。茎近直立或斜升,圆柱状。叶直生;托叶大,半箭头形,全缘或下缘稍有锯齿;偶数羽状复叶,小叶6-8片,上部叶轴顶端常具分歧的卷须,下部叶轴多为单一的卷须或成长刺状;小叶片卵形或椭圆形,有时为菱状卵形或长卵形,长4-10cm,宽1.5-6cm,先端钝或圆形,具短刺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面无毛,下面带苍白色;叶脉网状。总状花序腋生,通常有花10余朵;萼钟形,萼齿三角形至锥形,花黄色,长1.6-2cm,雄蕊10,二体,子房无毛。荚果条形,两面膨胀,长6-10cm,宽约5mm,无毛。种子多数,近球形,径约3mm。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或林缘、草坡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等地。
性味
辛;温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痛经;有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种子:有镇痛的功能。用于子宫内膜炎及月经痛。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山黧豆
别名
茳茫香豌豆、山豇豆
来源
豆科大山黧豆Lathyrus davidii Hance,以种子入药。
生境分布
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
功能主治
镇痛。主治子宫内膜炎及痛经。
用法用量
0.4~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毛木通
- 桑柴灰
- 构菌
- 大叶风沙藤
- 韩信草
- 麦穗七
- 吹风散
- 莸
- 蘡薁根
- 刺竹叶
- 枇杷叶露
- 华细辛
- 虎皮楠
- 海带
- 芋叶
- 木香子
- 桦叶荚蒾
- 芋头花
- 蘡薁藤
- 羊蹄叶
- 羊蹄肉
- 羊靥
- 倒心叶桃叶珊瑚
- 牛角瓜
- 蟒蛇草
- 石彭子
- 羊胡髭草
- 刺血红
- 密花草
- 羊屎条花
- 杨梅根
- 蝇子草
- 羊肚
- 猫油
- 腰子草
- 臭牡丹根
- 莠狗尾草
- 羽叶三七
- 虉草
- 羊脬
- 胭木
- 沉香
- 营实
- 芒萁
- 药老
- 羊肝
- 羊胎
- 狐心
- 羊胲子
- 薏苡仁
- 羽萼
- 芋头
- 芫花
- 薏苡根
- 羊蹄
- 羊蹄草
- 苡芭菊
- 芸薹
- 莸叶醉鱼草
- 滴血根
- 问荆
- 庐山石韦
- 血人参
- 野花椒根
- 羊耳菊
- 满天星
- 米面蓊叶
- 茵芋
- 回心草
- 倒地铃
- 山枇杷
- 羊角藤叶
- 羊屎条叶
- 羊肉
- 羊舌树
- 药王茶
- 腰骨藤
- 羊蹄甲
- 芋
- 纤齿卫矛
- 羊角拗
- 羊角桃
- 毛花洋地黄
- 羊毛草根
- 獐骨
- 星毛蕨
- 瘿花香茶菜
- 松节油
- 羊角拗子
- 羊角棉
- 猴楠
- 棠梨
- 绒毛桢楠
- 羊肚菜
- 羊角藤
- 芫青
- 羊胆
- 板蓝根
- 黄桷叶
- 万年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