蚺蛇肉
《中华本草》:蚺蛇肉
拼音注音
Rán Shé Ròu
别名
蟒蛇 、蟒、王蛇、南蛇、埋头蛇、王字蛇、琴蛇
英文名
Python
出处
出自《食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蟒科动物蟒蛇除去骨脏及皮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 Schlegel采收和储藏:夏、秋两季,捕杀蟒蛇时用绳缚住头部,尾部用带绳的铁钩钩住肛门,两头拉紧,固定在柱子上,先在肛门前切小口,割断血管放血,然后剖腹去骨脏,剥皮,剔出脂肪,洗净晒干。
原形态
蟒蛇,全长6-7m。肛孔两侧有爪状后肢的残余。生活时背面灰棕色或黄色,背脊具有1行红棕色、镶黑边略成方形的大斑块,两侧各有1行较小而中央较浅的斑块。头颈部背面有一矛形斑,头部腹面黄白色,躯干及尾腹面黄白色尽可杂有少数黑褐色斑。眶前鳞2,眶后鳞3或4;上唇鳞10-12,吻鳞及前2枚上唇鳞有唇窝,前后若干下唇鳞有较浅的唇窝。背鳞平滑无棱,中段65-72行;腹鳞较窄小,255-263;尾下鳞65-69对。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热带、亚热带低山丛林中,夜间活动,能吞吃重10-15kg以下的野廘和山羊等动物,但主要以鼠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动物为食。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
味甘;性温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杀虫止痒。主风痹;瘫痪;疠风;疥癣;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食,浸酒;或焙干研末。
复方
①治诸风瘫痪,筋挛骨痛,痹木瘙痒,杀虫辟瘴,及疠风疥癣恶疮: 蚺蛇肉一斤,羌活一两(绢袋盛之)。用糯米二斗,蒸熟,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乃下饭,密盖,待熟取酒,以蛇焙研和药,其酒每随量温饮数杯,忌风及欲事。亦可袋盛浸酒饮。(《濒湖集简方》蚺蛇酒)②治狂犬咬人: 蛇脯一枚,炙,去头,捣末,服五分匕,日三。(《千金方》)
各家论述
1. 孟诜:作脍食之除疳疮;小儿脑热,水渍注鼻中;齿根宣露,和麝香末敷之。2.《食疗本草》:主温疫气,可作脍食之。3.《本草拾遗》:主喉中有物,吞吐不得出者,作脍食之。4.《纲目》:除手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厉风,疥癣恶疮。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蚺蛇肉
拼音注音
Rán Shé Ròu
出处
《食疗本草》
来源
为蟒蛇科动物蟒蛇的肉。
原形态
蟒蛇,又名:蟒、王蛇(《尔雅》),南蛇、埋头蛇(《纲目》),王字蛇(《纲目拾遗》),琴蛇。
全长达4.6~6米。头小,吻端扁平。上唇鳞11~13片,不与眼相碰。眼的前缘、下缘及后缘围有6~8片眼鳞。眼小,瞳孔垂直椭圆形。头背鳞片对称,形小而数目较多。体鳞光滑无棱,在颈部约54~64行,体中部65~72行,肛前40~44行。腹鳞在腹部中间,长不达体侧,约255~202片。尾下鳞65~71片。在肛门两侧有距状的后肢痕迹。体背及两侧均呈云豹状大块斑纹;头背黑色,从颅顶鳞后边到颈部有长约10鳞、宽约3鳞的黄褐色斑一条。又从吻端沿鼻孔上缘、眼前鳞上鳞的1/2到眼后,两侧各有一条宽约2鳞半的黄色带状纹,经过体背两侧直达尾端,眼后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黄白色。
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能绞死及吞食体重二、三十斤的野麂和山羊等动物,但主要以鼠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动物为食。无毒。
生境分布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
性味
《纲目》:"甘,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杀虫。治风痹,瘫痪,疠风,疥癣。
①孟诜:"作脍食之除疳疮;小儿脑热,水渍注鼻中;齿根宣露,和麝香末敷之。"
②《食疗本草》:"主温疫气,可作脍食之。"
③《本草拾遗》:"主喉中有物,吞吐不得出者,作脍食之。"
④《纲目》:"除手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疠风,疥癣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浸酒或焙干研末。
复方
①治诸风瘫痪,筋挛骨痛,痹木瘙痒,杀虫辟瘴,及疠风疥癣恶疮:蚺蛇肉一斤,羌活一两(绢袋盛之)。用糯米二斗,蒸熟,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乃下饭,密盖,待热取酒,以蛇焙研和药,其酒每随量温饮数杯,忌风及欲事,亦可袋盛浸酒饮。(《濒湖集简方》蚺蛇酒)
②治狂犬咬人:蛇脯一枚,炙,去头,捣末,服五分匕,日三。(《千金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大种鹅儿肠
- 田麻
- 无名子
- 水龙胆草根
- 李树叶
- 长叶水麻
- 茳芒决明
- 梧桐
- 番石榴子
- 向日葵子
- 牛耳散血草
- 鲨鱼肉
- 菝葜
- 小一把抓
- 金针菜
- 滇白药子
- 细轴荛花
- 大杜鹃
- 向日葵茎髓
- 小马齿苋
- 岗柃叶
- 滇常山花
- 小画眉草
- 锦鸡儿
- 软骨过山龙
- 麻皮
- 糖橘红
- 矩镰荚苜蓿
- 苘麻子
- 大黑蒿
- 水蛇
- 粟糠
- 野芫荽
- 菠菜
- 楤木白皮
- 长叶珊瑚果
- 碎米蕨
- 绢毛木姜子
- 小花酸藤子
- 藓生马先蒿
- 鸡公柴
- 桐木
- 箬叶
- 绛梨木叶
- 田基黄
- 血参
- 旋鸡尾
- 芋梗
- 山柑算盘子
- 星状风毛菊
- 冰球子
- 唐古特青兰
- 树头菜
- 小喇叭
- 黄蜀葵
- 滇崖爬藤
- 羯布罗香
- 散血草
- 杉木
- 蛏肉
- 旱田草
- 紫金标
- 盘羊睾丸
- 雪乌
- 草贝母
- 银柴胡
- 枇杷花
- 刷把草
- 松蘑
- 香叶
- 游草
- 柘树茎叶
- 韭菜莲
- 茶树根
- 地牯牛
- 一味药
- 华金腰子
- 祖师麻
- 叶上珠
- 黑大豆叶
- 藤碎补
- 竹林霄
- 朱砂根叶
- 青杠膏
- 南瓜蒂
- 蔓胡颓子
- 木半夏叶
- 禾叶毛兰
- 桃子
- 桃金娘花
- 桃叶
- 田高粱
- 大红花点地梅
- 珊瑚草
- 凤仙透骨草
- 光里白
- 五除叶
- 桃胶
- 鹿角霜
- 沙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