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根还阳参
《中华本草》:肉根还阳参
拼音注音
Ròu Gēn Hái Yánɡ Shēn
别名
大一支箭、一支箭、铺地风、万丈深、抽葶还阳参、大地挡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芫菁还阳参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epis napifera (Franch.) Babc.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芫菁还阳参 多年生草本,高40-150cm。根肉质,粗壮,圆柱形,具须根,富含白色乳澎。茎直立,木质,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基生叶丛生;叶柄长短不一;叶片近革质,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7-26cm,宽2.5-6cm,边缘有细齿,浅波状至粗倒齿或浅裂,裂片宽三角形或圆形,两面有短毛。头状花序细小,有5-10朵小花,排成密集圆锥状,梗长2-5mm,有小苞叶;总苞圆柱形,长7-9mm;外层总苞片6-8,长为内层的1/3-1/2,内层总苞片5-6,条状披针形;舌状花黄色,长约11mm,先端5齿裂。瘦果近圆柱形,暗褐色,长3.5-4.5mm,先端5齿裂。瘦果近圆柱形,暗褐色,长3.5-4.5mm,有不明显的10条肋;冠毛黄白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边及林缘。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根含乙酸蒲公英甾醇酯( taraxasterol ace-tate)。
性味
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养肝明目。主肺热咳嗽;百日咳;夜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20g;或开水泡;或研末,每次1.5-3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肉根还阳参
别名
一支箭、万丈深、芫菁还阳参、抽葶还阳参
来源
菊科还阳参属植物肉根还阳参Crepis napifera (Franch.) Babc.,以根或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消炎生肌。用于夜盲,支气管炎,百日咳,咳嗽。全草外用治刀枪伤,疮伤,开放性骨折。
用法用量
根3钱。全草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海鳗卵
- 人参子
- 软水黄连
- 绒白乳菇
- 牡荆沥
- 人尿
- 榕树皮
- 蚺蛇肉
- 猫头鹰
- 左黑果
- 瑞香狼毒
- 铁栏杆
- 鹤虱
- 三角咪
- 八角枫叶
- 金丝带
- 野梨枝叶
- 润肺草
- 人面子叶
- 二叶舌唇兰
- 酱瓜
- 垂花香薷
- 瑞香根
- 蒲蒻
- 茶花
- 人面子
- 三叶罗伞
- 指甲花叶
- 紫啸鸫
- 孔公孽
- 剑叶玉簪
- 刺楸茎
- 三角泡
- 薯莨
- 羊蹄暗消
- 鲫鱼藤
- 木棉皮
- 红楤木
- 大绿藤
- 虎骨胶
- 荔枝壳
- 薄柱草
- 绒毛诃子
- 盲肠草
- 赤雹
- 对叶四块瓦
- 芡实
- 冬瓜子
- 红花山牵牛
- 葱实
- 滨海前胡
- 半边山
- 牧马豆
- 苏木蓝
- 羊七莲
- 天文草
- 鸭舌鱼鳖
- 白芍
- 穿心草
- 廉姜
- 菊花暗消
- 小茅香
- 昂天莲
- 红薯细辛
- 椋子木
- 玉带根
- 矮脚苦蒿
- 麻雀肉
- 茴香虫
- 人中白
- 光枝勾儿茶
- 獾骨
- 藤金合欢
- 血桐
- 红树皮
- 大人血七
- 鳝鱼
- 漏斗菜
- 倒心叶桃叶珊瑚
- 山漆树
- 鸡脚刺
- 镰萼虾脊兰
- 独角牛
- 荠薴
- 满江红
- 大膜盖蕨
- 茯苓皮
- 野牡丹根
- 见血飞
- 貒膏
- 黄瓜子
- 三台红花
- 羊毛绒球蟹
- 山橘
- 杏仁
- 山橘叶
- 榕树胶汁
- 篱天剑
- 野茶辣
- 广西九里香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