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复叶耳蕨
《中华本草》:长尾复叶耳蕨
拼音注音
Chánɡ Wěi Fù Yè ěr Jué
别名
小叶金鸡尾巴草、稀羽复叶耳蕨
英文名
Simple Arachniodes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长尾复叶耳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chniodes simplicior (Makino) Ohwi.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削去叶柄,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植株高60-80cm。根状茎横卧,密被棕色、狭披针形或条状钻形鳞片。叶近生;叶柄长30-40cm,禾秆色,被狭披针形鳞片;叶片厚纸质,卵状长圆形,和叶柄近等长,宽18-30cm,顶部尾状,下面沿叶轴、羽轴及中脉偶有小鳞片,三回羽裂或基三回羽状;羽片3-5对,基部1对羽片最大,其基部1对小羽片伸长(下侧1片特长);小羽片三角状长圆形,边缘浅裂而具芒刺状锯齿。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囊群盖圆肾形。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800m的山坡林下或溪沟边。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表面具棕色叶柄残基,并有棕褐色鳞片,鳞片披针形或条状钻形,长3-13mm。质较硬。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根茎含异绵马素(isoaspidin)BB、AB。
性味
苦;寒
归经
胃;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内热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内热腹痛、关节酸痛。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一把伞
- 丽江独活
- 大鲵
- 三面刀
- 黑水鸡
- 双翎草
- 油桐子
- 山苦草
- 鹌鹑
- 莪术
- 竹芋
- 墨旱莲
- 毛黄堇
- 牧马豆
- 称星蛇
- 狼尾草根
- 大果巴戟
- 人参条
- 八角茴香
- 密毛桃叶珊瑚叶
- 短柄南蛇藤果
- 麦门冬
- 巴山虎
- 踏膀药
- 鸭脚木
- 笔筒草
- 毛白杨
- 黄花香
- 穿肠草
- 大叶白纸扇
- 鸬鹚(鸬鹚)
- 红景天
- 冷杉果
- 重楼
- 广枣
- 纤花千金藤
- 蜘蛛果茎叶
- 腊梅
- 五色梅叶
- 老虎须
- 木瓜
- 金箔
- 地血香
- 腐卑
- 木槿根
- 帽兰
- 树茭瓜果
- 炙红芪
- 乌榄核
- 铧头草
- 红蒂蛇
- 金不换
- 野烟叶
- 鹈鹕油
- 黄花小二仙草
- 百足藤
- 红孩儿
- 龟版胶
- 百里香
- 鼠妇
- 苔菜
- 黑骨头
- 防已
- 刺果藤仲
- 南方六道木
- 饭团藤
- 华泽兰
- 苦碟子
- 笔罗子
- 长春花
- 锅铲叶
- 爬藤榕
- 续断
- 紫丁香
- 椒蒿
- 七里香
- 岗梅根
- 还阳草
- 獭四足
- 九倒生
- 九节风
- 匙羹藤
- 东北桤木
- 黄杨
- 刷把草
- 箭叶蓼
- 急性子
- 大红袍
- 香椿子
- 狐狸尾
- 刺藦苓草
- 菥蓂
- 接筋草
- 柃木
- 玳玳花
- 附地菜
- 黄颔蛇骨
- 石彭子
- 藏三七
- 雀梅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