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特
《中华本草》:问题特
拼音注音
Wèn Tí Tè
来源
药材基源:为壶藓科植物并齿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plodon mnioides(Hedw.)B.S.G.[T.bryoides(Zoeg.)Lindb.;Splachnum mnioides Hedw.]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阴干。
原形态
植物体密集丛生成垫状,绿色。茎直立,高约6-7m,茎中部和基部密生须状假根。叶片稀疏着生,向上倾立,长卵形或阔披针形,尖端渐狭呈毛状;叶边平滑,边缘细胞稍带黄色;中肋基部宽,突出叶尖;叶片细胞长方形,基部细胞狭长形。雌雄同株。苞叶基部卵形,顶端具长毛尖;蒴柄粗壮直立,长约1-1.5cm,孢蒴圆柱形,壶部小,台部肥大,红褐色。长卵形,具多数气孔。蒴齿单层;蒴帽圆锥状钟形,一侧开裂。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甸的湿土上或岩面薄土上。四季均有。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形状
1.性状鉴别 本品为数株成垫状密集丛生的团块。分离后每株长可达7cm,偶有分枝,茎中部和基部密生须状假根。叶多卷曲,湿润后呈阔披针形,长4-5mm,宽0.5-1mm,先端渐窄呈尾状,全缘,中肋贯顶。有时可见橙黄色蒴柄,孢蒴圆柱形,壶部较小,台部较长,蒴帽圆锥状钟形,一侧开裂。质稍硬挺。气微,味淡。[br]2.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全为薄壁细胞,基部细胞狭长形,上部细胞近于菱形。
化学成分
并齿藓含1-辛烯-3-醇(1-octen-3-ol),1-辛烯-3-酮(1-octen-3-one),3-辛酮(3-octanone),3-辛醇(3-octanol),2-辛烯-1-醇(2-octen-1-ol),反式-2-辛烯醛(trans-2-octenal),辛醛(octanal),辛醇(octanol), 乙酸(acetic acid),丙酸(propionic acid),丁酸(butyric acid)等。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镇静安神。主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癫痫;中风不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复方
1.治心慌 并齿藓6g,夜交藤15g。煎服。[br]2.治癫痫 并齿藓9g,石菖蒲12g,僵蚕6g。煎服。(1-2方出自《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鹿葱
- 温泉
- 蜗牛
- 无花果根
- 鹿梨
- 龙珠子
- 鹿肾
- 鹿衔草
- 龙头草
- 胃寒草
- 莴苣子
- 无腺白叶莓
- 木苎麻
- 碗花草
- 王孙
- 黄蜀葵茎
- 云木香
- 龙船花根
- 穿山龙
- 麻口皮子药
- 甘菊花露
- 白毛藤根
- 青头雀
- 糯芋
- 金石斛
- 芭蕉叶
- 豹皮菇
- 杉材
- 白草根
- 奶浆果
- 玄精石
- 红果参
- 鸡娃草
- 螳螂
- 猪母柴根
- 猪靥
- 广防风
- 光决明
- 猪脬
- 白螺蛳壳
- 五色梅根
- 胡萝卜
- 枫香寄生
- 木莲果
- 石瓜子莲
- 马比木
- 麂肉
- 双花堇菜
- 盐胆水
- 野兔脑
- 地龙
- 木半夏根
- 娃娃鱼
- 广藤根
- 蓝桉
- 草木王
- 带刺马鞭
- 瓜馥木
- 钻地风
- 枫杨
- 大肺经草
- 南天竹叶
- 屎咕咕
- 一匹草
- 小三棵针
- 木槿根
- 海柳
- 鸡矢藤
- 春不见
- 蝮蛇骨
- 金刚刺
- 小九节铃
- 绣线菊
- 建兰叶
- 稻草
- 剪刀股
- 石柑子
- 满山红油
- 刷把草
- 大接骨丹
- 龙血树
- 散血莲
- 六道木
- 梓白皮
- 石腊红
- 风箱树
- 棕竹根
- 桦树液
- 酢浆草
- 水冬瓜根
- 隔山消
- 马皮
- 荚蒾
- 花蕊石
- 酸水草
- 南方六道木
- 望月砂
- 火索麻
- 獾油
- 乔木刺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