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藤
《中华本草》:蜈蚣藤
拼音注音
Wú Gōnɡ Ténɡ
英文名
stem of Manyleaf Pricklyash
出处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多叶花椒Zanthoxylum multijugum Franch.的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oxylum multijugum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茎,切段,晒干。
原形态
多叶花椒 攀援状灌木。茎枝木质,灰褐色,着生下弯如鸟嘴状的皮刺。奇数现状复叶互生,纸质至革质,连叶柄长可达60cm;叶轴背面着生下弯而短小的皮刺;小叶柄长不及1mm;小叶21-51,歪斜的卵状披针形、披针形或为长圆形,长2-4cm,宽1-1.5cm,先端急尖或钝而略斜,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有不明显的细锯齿或近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青绿色,散生腺点。聚伞花序腋生,长达15cm;苞片细小;萼片4,卵形,长约0.5mm,边缘薄膜质;花瓣4,青色,卵状长圆形,长约2mm;雄花的雄蕊4,长3-4mm,药隔先端有色泽较深的腺点一颗;退化心皮短小。果梗长3-6mm;心皮4,成熟的通常1-3,紫红色;分果爿有略粗大的腺点,先端几无喙嘴状突起。种子卵珠形,直径4mm,黑色,光亮。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杂木林缘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云南等 地。
性味
辛;苦;性温;小毒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祛风解毒。主疮毒;梅毒;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搽。
复方
治癣:蜈蚣藤研末,加草乌浸入生香油,外搽。如肌肉麻木,可在患部用梅花针刺后再搽。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蜈蚣藤
拼音注音
Wú Gōnɡ Ténɡ
别名
多叶花椒、马椒、小叶刺椒
来源
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蜈蚣藤Zanthoxylum multijugum Franch.,以根或茎入药。秋冬采集,分别晒干。
性味
辛、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外用治牙痛,癣。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蜈蚣藤
拼音注音
Wú Gōnɡ Ténɡ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芸香料植物多叶花椒的茎。
原形态
植物形态"多叶花椒"条。
性味
辛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解毒。治疮毒,梅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末调搽。
复方
治癣:蜈蚣藤研末,加草乌浸入生香油,外搽。如肌肉麻木,可在患部用梅花斜刺后再搽。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小一口血
- 泥炭藓
- 白马鬃铃花
- 胡荽子
- 毛蕨根
- 柑
- 蚂蚁花根
- 辉葱
- 紫椴
- 乌豆根
- 青鳞鱼
- 中华短肠蕨
- 蚕退纸
- 美丽胡枝子根
- 牛奶柴
- 黄背草果
- 对叶林
- 石瓜子莲
- 山藤藤秧
- 路郎鸡
- 蓝圆鲹
- 山稔根
- 师实
- 川山橙根
- 尼泊尔鸢尾子
- 威灵仙叶
- 蜘蛛抱蛋
- 钻地风
- 定经草
- 雉子筵根
- 紫金血藤
- 紫鸭跖草
- 纵条肌海葵
- 醉针茅
- 走马胎叶
- 酢浆草
- 长毛风毛菊
- 震天雷
- 鳣鱼肝
- 紫青藤根
- 肿足蕨
- 自消容
- 自消容根
- 茱苓草
- 蜘蛛网
- 詹糖香
- 走游草
- 走边疆
- 走马风
- 醉针茅根
- 针筒线
- 钟乳石
- 钟花草
- 锥栗果壳
- 锥连栎
- 长毛柃叶
- 长毛香科科
- 紫金牛根
- 紫金砂
- 紫铜矿
- 紫青藤
- 肿柄菊叶
- 肿节风
- 自事口草
- 藏红花
- 藏青果
- 蜘蛛果茎叶
- 蜘蛛蜕壳
- 装饰卷柏
- 走茎丹参
- 追风伞
- 追骨风
- 醉魂藤
- 重叶莲
- 重唇鱼
- 针刺铁仔
- 钻天杨
- 钻石风
- 钻秆虫
- 锥螺壳
- 鹧鸪脚
- 乌鸦肉
- 土白芨
- 西洋菜干
- 糯稻根
- 水胡满根
- 尖山橙
- 枸橘刺
- 红孩儿
- 岩枇杷
- 斑鸠
- 小飞蓬
- 碎兰花根
- 和合草
- 大桫椤
- 红毛毡
- 大蛇药
- 荔枝草
- 花南星
- 墓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