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边旗
《中华本草》:大半边旗
拼音注音
Dà Bàn Biān Qí
别名
岩凤尾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疏羽半边旗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dissitifolia Bak.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50-120cm。根茎横走,顶端及叶柄被钻形鳞片。叶革质,近簇生,二型;叶柄栗色至深棕色,具4棱,在羽轴上面两侧隆起的狭边上有锯齿状小突起,其余光滑;孢子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二回半边羽状深裂;裂片三角形或半三角形,长尾头,上侧全缘,下侧羽裂几达羽轴,基部裂片最大,向上渐缩小,边缘具小锯齿,无尖刺;侧脉常分叉。孢子囊群沿羽片顶部以下分布。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微苦;凉
功能主治
凉血止痢;敛肺止咳;解毒。主痢疾;久咳;疮疖;外伤出血;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凉粉藤
- 大黑头草
- 鲤鱼目
- 山麻杆
- 岩人参
- 水芹菜
- 天仙果
- 天山堇菜
- 石串莲
- 百日草
- 水晶鱼
- 石山花椒
- 莲须
- 狗脚草根
- 大马蓼
- 蚕豆荚壳
- 水杨柳
- 石胆草
- 石榴根
- 徐长卿
- 带叶报春花
- 矮卫矛
- 石腊竹
- 天竺桂
- 红粘谷
- 白蒿
- 藏丁香
- 钝齿青荚叶
- 跌破勒
- 大唇香科科
- 壶卢子
- 全叶青兰
- 鸡内金
- 峨眉耳蕨
- 红郎伞
- 红花月见草
- 石上开花
- 黑老虎
- 了哥王
- 罗伞树
- 鲤鱼齿
- 太白小紫菀
- 柠条根
- 漆叶
- 樟脑
- 岩蒿
- 蚬壳
- 纤枝山柑
- 牛黄
- 银叶柳
- 水苋菜
- 子楝树叶
- 米百合
- 多足蕨
- 珊瑚
- 心叶兔耳风
- 水菇里
- 对叶榕
- 待宵草
- 大飞扬
- 水朝阳草
- 对叶百部
- 大马哈鱼籽
- 大黄茎
- 半边苏
- 水芙蓉
- 大叶井口边草
- 大麦奴
- 水苦荬
- 野豇豆
- 打箭菊
- 三加皮
- 细叶大戟
- 大叶白头翁
- 大叶香荠菜
- 满江红
- 木香花
- 大麦秸
- 石榴叶
- 石楠叶
- 云南小膜盖蕨
- 双肾藤
- 沙生风毛菊
- 梅花刺根
- 细辛
- 蛤蜊粉
- 台湾三颗针
- 羊角桃
- 蚕豆壳
- 竹卷心
- 美脉藁本
- 石豇豆
- 半圆盖阴石蕨
- 粟芽
- 母菊
- 驴蹄
- 水白蜡
- 腺毛金星蕨
- 石通
- 猫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