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齿蹄盖蕨
《中华本草》:多齿蹄盖蕨
拼音注音
Duō Chǐ Tí Gài Jué
英文名
Many Toothed Lady Fern
出处
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
来源
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多齿蹄盖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hyrium multidentatum (Doell.)Ching[A.filix-foemina Roth.var.multidentatum Doel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挖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610-120cm。根茎短,顶端和叶柄基部密被棕褐色、较大的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2-55cm,基部黑褐色,向上禾秆色,偶有小鳞片;叶片卵状披针形,长40-60cm,宽20-30cm,先端渐尖,基部圆楔形,叶轴和羽轴下面略被淡棕色卷缩的腺毛,三回羽裂;羽片15-18对,互生,斜上向,基部1对略缩短,中部羽片披针形,长15-20cm,宽4.5-6cm,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二回羽裂;小羽片25-28对,互生,裂片10-15对,斜展,披针形,向上渐变狭,边缘和先端均有长而尖的锯齿;叶脉羽状,侧脉2-4对,单一。孢子囊群多为弯钩形或马蹄形,每裂片上有1-4对,基部裂片上常有3对;囊群盖与囊群同形,表面上有颗粒状纹饰。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900m的林下湿地、路边、溪沟旁或石缝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山东等地。
性味
微苦;凉
归经
肺;胃;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杀虫。主虫积腹痛;预防流感;麻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杀虫的功能。用于虫积腹痛,并预防流感及麻疹。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娘娘菜
- 西藏酸模
- 大驳骨丹
- 走边疆
- 钻地风
- 千层楼
- 毛草龙
- 建砂仁
- 野苦荬菜
- 过江龙
- 多斑紫金牛
- 毛勾儿茶
- 大独脚金
- 藏红花
- 王不留行
- 苕叶细辛
- 黑大豆叶
- 香加皮
- 白苏子
- 石楠叶
- 麻鱼肉
- 半边莲
- 龙齿
- 大青
- 大山芝麻
- 色赤杨
- 荸荠
- 岩七
- 红筷子冠毛
- 斑叶堇菜
- 石蛇
- 桃根
- 蚕豆
- 全缘凤尾蕨
- 针刺铁仔
- 岩筋菜
- 曲毛露珠草
- 地骷髅
- 金不换
- 山小橘
- 地笋
- 狗肝菜
- 芡实茎
- 白子菜
- 山蒜
- 金老梅根
- 白淋草
- 裸柱菊
- 腰子草
- 天仙子
- 瓠子
- 老鼠耳
- 商陆
- 詹糖香
- 钻天杨
- 大羽藓
- 四方草
- 川层草
- 毛罗勒
- 黄梢蛇
- 胡桃仁
- 玉帘
- 血见愁
- 毛嘴签
- 蔛草
- 山羊血
- 黑石耳
- 血藤
- 云南金莲花
- 兔血
- 刀豆根
- 霸王根
- 舌状蜈蚣藻
- 狼油
- 苦蒿
- 胖大海
- 苏铁果
- 地胆草
- 独叶一枝花
- 番石榴果
- 猫耳朵草
- 小草
- 禾叶墨斛
- 唐古特青兰
- 罗星草
- 石楠
- 土牛党七
- 毒芹根
- 鳞叶藓
- 赤小豆叶
- 野芝麻花
- 肿柄菊叶
- 山漆树
- 蓑衣莲
- 楮头红
- 毛野丁香叶
- 光决明
- 米露
- 茅瓜
- 水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