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楠根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大叶楠根
拼音注音
Dà Yè Nán Gēn
英文名
Root of Thinleaf Machilus, Thinleaf Machilus Greater Nan
出处
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落叶桢楠 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hilus leptophulla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去净泥土、须根,刮去栓皮、切段,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hilus leptophulla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去净泥土、须根,刮去栓皮、切段,晒干。
原形态
大叶楠,常绿小乔木,通常高达8米。小枝暗棕褐色,无毛。叶互生,倒卵状椭圆形,长12-24cm,宽3.5-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近革质,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苍白色,初被银白色绢毛,后渐脱落,侧脉14-20对;叶柄长1-3cm,上面有浅沟槽。圆锥花序生于新枝叶腋;花两性,花梗长5-7mm;花被6深裂,裂片长椭圆形,长约6mm;雄蕊9,花药4室;雌蕊1,花柱细长。浆果球形,径约1cm,具宿存花被,外面密被细绢毛。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谷、溪沟边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
树皮可提树脂,种子可榨油。湖南产本品含树脂20.41%,橡胶0.238%(按干样品计算)。叶含挥发油。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肺;心经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主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酒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用根磨汁涂敷。
各家论述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掌心生疮。大叶楠根,用米饭汤和盐卤磨成浆糊状,敷患处。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辞典》:大叶楠根
拼音注音
Dà Yè Nán Gēn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樟科植物大叶楠的根。
原形态
大叶楠,又名:豪樟、竹叶槁;落叶桢楠。
常绿小乔木,通常高达8米。小枝暗棕褐色,无毛。叶互生,倒卵状椭圆形,长12~24厘米,宽3.5~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近革质,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苍白色,初被银白色绢毛,后渐脱落,侧脉14~20对;叶柄长1~3厘米,上面有浅沟槽。圆锥花序生于新枝叶腋;花两性,花梗长5~7毫米;花被6深裂,裂片长椭圆形,长约6毫米;雄蕊9,花药4,室;雌蕊1,花柱细长。浆果球形,径约1厘米,具宿存花被,外面密被细绢毛。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山谷、溪沟边杂木林中。分布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
树皮可提树脂,种子可榨油。湖南产本品含树脂20.41%,橡胶0.238%(按干样品计算)。叶含挥发油。
功能主治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掌心生疮。大叶楠根,用米饭汤和盐卤唐成浆糊状,敷患处。"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万丈深
- 金樱根
- 茅栗仁
- 泡花子
- 天麻
- 羊屎果
- 新疆卫矛
- 冬瓜皮
- 肿柄菊叶
- 锈毛白枪杆
- 小悬钩子
- 黄毛耳草
- 六叶龙胆
- 佛杜树
- 花生衣
- 大白药
- 头花猪屎豆
- 大叶黄杨根
- 大管
- 花蝴蝶根
- 梨皮
- 树茭瓜
- 五味草
- 白紫草
- 凤冠草
- 山羊血
- 云南油杉
- 柠条花
- 啤酒酵母
- 海马
- 毛木树皮
- 橄榄
- 扶桑金星蕨
- 根辣
- 刺芫荽
- 红花龙胆
- 驴耳朵草
- 广枝仁
- 榈木
- 海参内脏
- 千金藤
- 毛葡萄叶
- 乌骨麻
- 接骨丹
- 巨藻
- 花姬蛙
- 通脱木花上粉
- 泡桐木皮
- 海尼豆瓣绿
- 匙叶草
- 由跋
- 马唐
- 针叶火绒草
- 玉簪花
- 虎耳草
- 黄瑞木
- 疣果冷水花
- 猕猴桃藤
- 红鬼笔
- 小叶黑面叶
- 水狼萁
- 藤麻
- 尿泡草
- 大石枣
- 松寄生
- 鸡毛狗
- 葛枣
- 高山大黄
- 小冬青
- 石韦根
- 水冬瓜
- 红毛五加皮
- 刺人参
- 小芸木
- 玄台
- 黄茄花根
- 艾实
- 麻蕡
- 白背叶
- 何首乌叶
- 菰米
- 向日葵花托
- 大叶金花草
- 九里香根
- 楤叶悬钩子
- 臭苜蓿根
- 黄花蒿
- 假木豆
- 白苏子油
- 接骨仙桃
- 青麸杨根
- 南瓜须
- 亚香棒虫草
- 兔骨
- 木槿根
- 大黄连刺
- 刺盖草
- 西藏羊耳兰
- 土当归
- 铁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