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树
《中华本草》:大黄树
拼音注音
Dài Huánɡ Shù
别名
白走马胎、盐巴菜、木桃果、长叶子老重。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栀子皮的根及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toa orientalis Hemsl.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去泥土,切片,晒干;剥取树皮,晒干。
原形态
栀子皮 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褐色,皮孔灰白色。叶大型,椭圆形至阔椭圆形,长15-30cm,宽8-15cm,或有时长达40cm,宽达18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下面近无毛或有灰黄褐色柔毛,叶缘有细锯齿。雌雄异株;雄花圆锥花序,顶生,长达8cm,花萼3-4,深裂,外面被毡状毛,花瓣缺;雄蕊多数;雌花较大,单朵顶生。蒴果椭圆形或狭卵形,长8-10cm,外果皮革质,被毡状毛,从先端向下4-6瓣开裂,各裂瓣再沿自胎座基部向上至中部又分裂成2瓣而脱落。种子多数,周围有翅。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在低海拔80m地区引种栽培,生长良好,正常开花结果。在高温多雨的季节生长迅速,冬季低于10℃时植株停止生长。土壤以上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br]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一般栽培5-7年后才开花结果,秋后果实陆续成熟,应分批采收,最好选头两批成熟而饱满的果实留种。翌年3-4月条播。按行距30cm开横沟,沟深3cm,按行株距5cm下种1粒,覆土2cm,浇水保湿。育苗1年。按行株距350cm×350cm开穴,每穴种1粒。种前修剪部分叶片,种植时要求根系舒展,覆土压紧。
生境分布
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肝炎;贫血
用法用量
煎汤,9-12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东北鼢鼠
- 杜松实
- 葛蕈
- 野葱
- 大鹅儿肠
- 鱼翅
- 飞扬草
- 倒扎龙
- 光明盐
- 滇崖爬藤
- 光裸星虫
- 滇茵陈
- 滇车前
- 东北卫矛
- 狗爪樟
- 葛藟
- 滇杠柳
- 古山龙
- 灯心草
- 大虎耳草
- 枸骨根
- 大马哈鱼
- 野芝麻
- 大麦醋糟
- 东方乌毛蕨叶
- 白鱼
- 阴香
- 大黄蜂子
- 狗毛草
- 花蚊虫
- 野苋菜
- 白蜡花
- 冬葵
- 滇白芷
- 大羽藓
- 野荞麦
- 白药
- 东北延胡索
- 甘土
- 大细辛
- 大肺经草
- 杜鹃兰
- 灯笼果
- 白薇
- 大红花点地梅
- 灯心草根
- 狗脊贯众
- 毒芹
- 滇藁本
- 大花威灵仙
- 飞龙掌血叶
- 独叶一枝枪
- 大青
- 大青根
- 倒地铃
- 飞天蠄蟧
- 甘肃土当归
- 大臭黄荆
- 银边翠
- 狗爪樟皮
- 打破碗花花
- 大山玄参
- 白茎鸦葱
- 银叶树
- 大青木
- 鳙鱼头
- 光里白
- 野苦荬菜
- 大黄草
- 东风螺
- 大对经草
- 单肾草
- 野鸡脑
- 百药煎
- 大头菜子
- 罐嘴菜
- 野茶辣
- 大蓑衣藤根
- 冻绿叶
- 鳆鱼
- 葛藟果实
- 东紫堇
- 丹参
- 冬青皮
- 大山芝麻
- 花木通
- 大独叶草
- 党参
- 大理木香
- 光决明
- 大散血
- 大青草
- 丁香
- 百解马兜铃
- 狗枣猕猴桃
- 灯笼婆婆纳
- 丁榔皮
- 藁本
- 飞蛾树
- 大羽铁角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