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丽参
《中华本草》:太白丽参
拼音注音
Tài Bái Lì Shēn
别名
太白土高丽参、太白参、黑阳参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全裂马先蒿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dicularis dissecta (Bonati) Pen-nell et Li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全裂马先蒿 多年生草本,干时变黑。根圆锥形,肉质,长5-6cm,直径约7mm,无侧根。茎常自基部发出多条,稍弧弯,基部木质化,稍具棱角,被短毛。叶互生;基出者早落,其膜质叶柄常宿存;柄长3-3.5cm,扁平,纤细,茎生叶柄较短;叶片膜质,卵状长圆形,长3-3.5cm,宽1-2cm,羽状全裂,裂片每边6-9枚,卵形至线状披针形,宽约1-2mm,基部下延沿中脉成狭翅,边缘羽状浅裂或有缺刻状重锯齿,齿端有刺尖。总状花序顶生,花疏知;苞片叶状,有柄;花梗长2.5cm,纤细,被短毛;萼膜质,卵圆形,前方开裂至中部,裂口前膨。萼齿3;花冠黄色,二唇形,上唇较窄盔形,先端有长喙,基部扭曲使盔部向上反折,下唇宽大,近圆形,3裂,中裂较侧裂窄小;雄蕊4,花丝均被长柔毛;子房卵形,柱头稍伸出灰外。蒴果卵圆形,端有短凸尖。花期6-8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m的岩壁上。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少。
形状
性状鉴别 本品稍肉质;圆锥形,长5-6cm,直径约7mm,间有不规则分枝。表皮棕黑色或深灰棕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味微苦。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益气养阴;托毒外出。主病后体虚;阴虚潮热;疮毒内陷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太白丽参
别名
太白土高丽参
来源
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全裂马先蒿Pedicularis dissecta (Bonati ) Pennell et Li,以肉质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
甘、微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益气养阴,托毒外出,止痛。用于病后体虚,阴虚潮热,疮毒内陷,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
2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马比木
- 贯众
- 雪山鼠尾草
- 祁州一枝蒿
- 糖茶藨
- 南沙参
- 灵猫肉
- 长瓦韦
- 饭团根
- 丝棉木叶
- 铁钉菜
- 龙胆草
- 粤瓦韦
- 大头菜子
- 无患子中仁
- 龙眼肉
- 肿足蕨
- 小接骨丹
- 鹿角霜
- 威灵仙叶
- 叶上珠根
- 齿叶泥花草
- 饱饭花果
- 灯盏细辛
- 定木香
- 黄龙藤
- 打破碗花花
- 九龙藤叶
- 白粉蕨
- 雪山芪
- 土良姜
- 竹蠹虫蛀末
- 苦蘵果实
- 人参条
- 车桑子叶
- 吹火筒
- 香圆子
- 红菠菜
- 滇西风毛菊
- 大叶青木香
- 木芙蓉花
- 鸡爪槭
- 库页悬钩子根
- 多蒴曲尾藓
- 韭叶芸香草
- 小花花椒
- 黄芫花
- 龙常草
- 黄花忍冬
- 柱果木榄果
- 苏木蓝
- 矮脚苦蒿
- 漆子
- 龙珠
- 海通
- 沼泽念珠藻
- 香艾
- 三枝叶
- 柱果木榄叶
- 牛心果
- 獭肝
- 大麦秸
- 杜松
- 川鄂山茱萸
- 扶桑根
- 雕爪
- 木通根
- 黄连
- 冬瓜皮
- 淮通
- 豺肉
- 红果冬青根
- 黄瓜
- 团叶槲蕨
- 瑞香叶
- 扁豆藤
- 梨叶
- 鳕鱼鳔
- 槐花
- 海虾壳
- 附地菜
- 芦根
- 鸡骨柴
- 茶
- 水八角莲
- 长叶珊瑚果
- 牛蹄
- 绿玉树
- 鲤鱼胆
- 鸡头
- 五倍子
- 羊心
- 洋芋
- 黑红菇
- 蝮蛇骨
- 奴柘刺
- 鸡骨香
- 黑鹅脚板
- 鹿胎
- 草胡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