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
《*辞典》:八哥
拼音注音
Bā Gē
别名
寒皋(《淮南万毕术》),鸲鹆(《唐本草》),花鹆(《荆楚岁时记》),哵哵鸟(《广韵》)。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椋鸟科动物八哥的肉。
原形态
八哥(《纲目》) 体长约25厘米。嘴形尖而较直,呈乳黄色,虹膜橙黄色。额羽耸立于嘴基上,有如冠状。通体几乎纯黑色;头顶、颊、枕及耳羽具绿色的金属光泽,各羽呈矛状;上体余部不如头部之辉亮,而缀以褐色。翅圆,初级覆羽先端和初级飞羽的基部均白色,形成明显的白色翼斑,飞时显露,呈"八"字形。尾短呈平尾状,尾羽绒黑色;除中央尾羽外,均具白色羽端。下体呈幽暗的灰黑色,肛周呈浅灰或褐灰色;尾下覆羽黑色,具白色用端。脚长而健,跗跖黄色。
生境分布
常见于平原的村落、园田和山林边缘。雄鸟普鸣,笼养训练,能效人言。分布我国华南及西南一带。
性味
①《唐本草》:"甘,平,无毒。"
②《食疗本草》:"寒。"
功能主治
下气,止血。治久嗽,呃逆,痔疮出血。
①《唐本草》:"主五痔、止血,炙食或为散饮服之。"
②《食疗本草》:"腊日采之,五味炙之,治老嗽;或作羹食之亦得;或捣为散,白蜜和丸并得。"
③《本草拾遗》:"主吃,取炙食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吃噫,下气。"
用法用量
内服:炙干研末作丸、散,或煮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蔹
- 七叶一把伞
- 白骨走马
- 田唇乌蝇翼
- 白松塔
- 迎红杜鹃
- 八角金盘
- 包谷火焰包
- 土沙参
- 白花草
- 翼核果
- 百味叶
- 白千层叶
- 唐古特马尿泡
- 土大黄
- 白背叶
- 巴茅果
- 扁竹测
- 天竺黄
- 天鹅毛
- 白蒿花
- 螺厣草
- 野黄皮
- 山茱萸
- 山大刀
- 水百合
- 一把香
- 土香薷
- 羊屎木
- 白叶藤
- 塘虱鱼
- 野塘蒿
- 土木香
- 百味参
- 野樱桃
- 太白韭
- 药绿柴
- 野木耳菜
- 祁州一枝蒿
- 全缘榕
- 台湾牛奶菜
- 土香榧
- 扁蒲扇
- 野槟榔
- 土一枝蒿
- 一年蓬
- 黄瑞木
- 盐匏藤
- 荞麦秸
- 田螺厣
- 硬皮马勃
- 金线兰
- 千只眼
- 荫风轮
- 北沙参
- 野猪黄
- 七角枫
- 野草香
- 羊山刺
- 玉米黑粉
- 百解藤
- 洋草果
- 千打锤
- 百里香
- 土党参
- 百药煎
- 扁轴木
- 太白贝母
- 布狗尾
- 田高粱
- 宽卵叶山蚂蝗
- 云南柴桂
- 变异鳞毛蕨
- 云锦杜鹃
- 羽叶丁香
- 羽叶山蚂蝗
- 缘毛筋骨草
- 百解马兜铃
- 白花丁香
- 白云瓜花
- 百花锦蛇
- 白花油麻藤
- 白三百棒
- 一口红
- 巴东岩白菜
- 野西瓜苗
- 土红苓
- 白九股牛
- 白山蓼
- 云南蕊木
- 白云瓜皮
- 柏根白皮
- 强壮莲座蕨
- 墙草根
- 土黄连
- 药用小阴地蕨
- 北丝石竹
- 秃叶红豆树
- 白绿叶果实
- 枪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