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象鼻虫
《中华本草》:竹象鼻虫
拼音注音
Zhú Xiànɡ Bí Chónɡ
别名
竹象
英文名
Weevil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象虫科动物竹象鼻虫的全虫。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rtotra chelus longimanus (Fabr)采收和储藏:夏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
原形态
竹象鼻虫,形体纺锤形,红棕色,有光泽。头、触角及口吻黑色,吻长,方形棍状,末端较大、分成两个叉状叶。虫体的胸部腹面均为黑色,有光泽,前胸钏状,中部报缘有一大块近似长方形的黑斑,两侧后下缘亦各有一大块黑斑。翅短,不盖过腹部末端;鞘翅茎角亦有一大的黑斑;每个鞘翅都有9条纵走平行的凹的纵纹,腹部末端裸露出翅鞘之外。雌虫腹部末端较钝,喙之背面有瘤状颗粒突起。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竽竹林中。成虫5月底出现,6-8月日子盛,在土室内越冬。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止痹痛。主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浸酒,3-5个。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祛风湿,止痹痛的功能。主治风寒腰腿痛。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紫玉簪
- 仔榄树
- 竹叶参
- 竹柏根
- 梓白皮
- 浙桐皮
- 紫茉莉
- 猪髓
- 獐牙菜
- 中华蹄盖蕨
- 真藓
- 朱砂藤
- 杂交景天
- 柘木
- 紫弹树枝
- 紫弹树根皮
- 矮杨梅
- 泽兰
- 猪獠参
- 紫藤子
- 珠儿参叶
- 皱叶狗尾草
- 姊妹树
- 子楝树根
- 竹叶椒根
- 竹叶榕
- 枝儿条
- 柞木枝
- 鳍蓟
- 樟柳头
- 粘毛鼠尾草果
- 紫云菜
- 紫椿
- 猪肺
- 珠儿参
- 中华里白
- 帚菌
- 柘树果实
- 紫堇花
- 樟木子
- 紫筒草
- 紫花络石
- 紫藿香
- 中华莛子藨
- 皱杓兰
- 展枝唐松草
- 竹蠹虫
- 柞木
- 紫云英马蓝
- 栉叶蒿
- 棕板
- 棕榈叶
- 紫绿草
- 紫芋
- 泽藓
- 紫茎棱子芹
- 獐骨
- 珍珠风
- 中华短肠蕨
- 中华石龙尾
- 直萼黄芩
- 展花乌头
- 竹蜂
- 竹黄
- 橄榄
- 天荞麦根
- 大黄茎
- 蝲蛄石
- 竹实
- 枣树根
- 紫柚木
- 紫萁苗
- 皂荚
- 哉果
- 知风草
- 窄叶南蛇藤
- 指甲兰
- 指甲花叶
- 掌裂秋海棠
- 竹叶蕉
- 枳椇木汁
- 榛子花
- 猪胆粉
- 皂柳根
- 皂荚子
- 中华补血草
- 皂角刺
- 皱叶子
- 枳椇子
- 栀子花
- 栀子花根
- 紫叶秋海棠
- 紫油木叶
- 樝子
- 猪骨
- 猪鬃刚
- 猪鬃草
- 中亚天仙子
- 中华水龙骨
- 周裂秋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