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甘草
《*辞典》:苦甘草
拼音注音
Kǔ Gān Cǎo
别名
苦豆根(《内蒙古中草药》)。
出处
《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
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夏、秋采挖,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产内蒙古。
形状
干燥根呈长圆柱形,稍弯曲,一般切成长约15~20厘米的小段,径约0.8~2厘米。表面棕黄色至褐色,粗糙,有明显的纵皱纹及裂纹,具横向皮孔,有时有支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淡黄色。平整的切面木质部作放射状排列,有裂隙。气微弱,味苦。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痢疾,湿疹,牙痛,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赤痢:苦豆子根、蒲公英各五钱。水煎服。
②治湿疹,皮肤瘙痒:苦豆子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熏洗患处。
③治牙痛:苦豆子根二钱。水煎服。
④治烫伤:苦豆子根适量。研末,油调外敷。(性味以下出《内蒙古中草药》)
⑤治痢疾,黄疸热病,狂躁:苦豆子根二至三钱。煎汤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圆叶锦葵
- 地灵根
- 药用小阴地蕨
- 貂尾
- 草泽泻
- 鸡肾草
- 柳叶
- 蝗虫
- 野菊
- 腰子草
- 小叶密花远志
- 鱼肠草
- 芋头花
- 牛心茄子
- 鸢脑
- 玉溪天仙藤
- 石鲫
- 使君子叶
- 竹鼠子牙
- 劲直蒿
- 海鹞鱼胆
- 口蘑
- 鸬鹚(鸬鹚)
- 苦葛根
- 防风花
- 鲤鱼
- 羊角藤
- 白桂
- 雪上一枝蒿
- 干岩矸
- 野樱桃根
- 姬蕨
- 新疆卫矛
- 对叉疔药
- 锥连栎
- 宽叶荨麻
- 蜘蛛蜕壳
- 石老虎
- 酸梅簕
- 狗爪豆
- 慈竹叶
- 秀丽野海棠
- 小叶云实
- 丛毛榕根
- 酥
- 玉珊瑚根
- 小金狗
- 野席草根
- 小赤麻
- 鲇鱼
- 番红花
- 蔓胡颓子叶
- 丹参
- 紫芋
- 水黄连
- 刺石榴
- 扶栘木皮
- 草灵仙
- 竹黄
- 沼生柳叶菜
- 桂树根
- 血桐
- 桑芽茶
- 山麻杆
- 石楠
- 鹅喉管
- 走马胎
- 芭蕉头
- 草金杉
- 大黄
- 鬼灯笼
- 宽叶紫萁苗
- 西伯利亚蓼
- 鹿耳翎
- 小檗
- 复羽叶栾树
- 桃枝
- 乔木刺桐
- 吊岩风
- 罗望子叶黄檀
- 牛尾蒿
- 红毛蛇
- 夜关门
- 猪肺
- 茅瓜
- 番木瓜
- 月季花根
- 刺梨叶
- 单花山竹子
- 桂花枝
- 木椒根
- 回回豆
- 棘胸蛙
- 姜三七
- 狗脊贯众
- 白独活
- 黑果小檗
- 小朝天罐
- 铜绿
- 蛇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