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甘草
《*辞典》:苦甘草
拼音注音
Kǔ Gān Cǎo
别名
苦豆根(《内蒙古中草药》)。
出处
《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
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夏、秋采挖,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产内蒙古。
形状
干燥根呈长圆柱形,稍弯曲,一般切成长约15~20厘米的小段,径约0.8~2厘米。表面棕黄色至褐色,粗糙,有明显的纵皱纹及裂纹,具横向皮孔,有时有支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淡黄色。平整的切面木质部作放射状排列,有裂隙。气微弱,味苦。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痢疾,湿疹,牙痛,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赤痢:苦豆子根、蒲公英各五钱。水煎服。
②治湿疹,皮肤瘙痒:苦豆子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熏洗患处。
③治牙痛:苦豆子根二钱。水煎服。
④治烫伤:苦豆子根适量。研末,油调外敷。(性味以下出《内蒙古中草药》)
⑤治痢疾,黄疸热病,狂躁:苦豆子根二至三钱。煎汤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青羊参
- 雀麦米
- 鞘菝葜
- 空心苋
- 荜澄茄
- 补骨脂
- 青鳞鱼
- 石菖蒲花
- 背花疮
- 苦菜
- 芭茅果
- 铜钱麻黄
- 威灵仙叶
- 铁线透骨草
- 棵麻
- 蓖麻
- 篦齿蒿
- 铁线草
- 笔筒草
- 看麦娘
- 苦楝皮
- 铁筷子
- 乌鱼蛋
- 苦竹茹
- 黔羊蹄甲
- 陀罗紫菀
- 绣线菊根
- 钱针万线草
- 雀梅藤根
- 青丝线
- 蓖麻油
- 通城虎
- 通天蜡烛
- 鸲鹆
- 败火草
- 铜棒锤
- 山槟榔
- 空心莲子草
- 蝙蝠葛叶
- 蝙蝠葛
- 鸊鷉
- 铁丝灵仙
- 青果
- 蚌泪
- 苞叶木
- 五加叶
- 尖药花
- 青蟹
- 罗汉松根皮
- 鼻血雷
- 刷把草
- 青粱米
- 铁色箭
- 麒麟吐珠
- 逼血雷
- 苦楝菌
- 铁杆地柏枝
- 空心木
- 青蛙胆
- 铁罗汉
- 青头菌
- 空青
- 芸香
- 鞭叶铁线蕨
- 青麸杨根
- 猴头菌
- 赤地榆
- 青木香
- 青桐翠木
- 下田菊
- 蛇果黄堇
- 绒毛桢楠
- 待宵草
- 焦栀子
- 铁锈
- 河豚子
- 蚺蛇膏
- 沙七
- 竹节七
- 鹅观草
- 白背三七茎叶
- 粉防己
- 豆腐
- 龙头草
- 星蕨
- 丝瓜络
- 猫儿屎
- 野京豆
- 玉芙蓉
- 沙漏芦
- 酸浆
- 绿萼梅
- 铜钱菌
- 大叶蛇泡簕
- 笔管榕
- 香果树
- 漏斗瓶蕨
- 空柄假牛肝
- 獭皮毛
- 蝙蝠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