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甘草
《*辞典》:苦甘草
拼音注音
Kǔ Gān Cǎo
别名
苦豆根(《内蒙古中草药》)。
出处
《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
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夏、秋采挖,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产内蒙古。
形状
干燥根呈长圆柱形,稍弯曲,一般切成长约15~20厘米的小段,径约0.8~2厘米。表面棕黄色至褐色,粗糙,有明显的纵皱纹及裂纹,具横向皮孔,有时有支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淡黄色。平整的切面木质部作放射状排列,有裂隙。气微弱,味苦。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痢疾,湿疹,牙痛,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赤痢:苦豆子根、蒲公英各五钱。水煎服。
②治湿疹,皮肤瘙痒:苦豆子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熏洗患处。
③治牙痛:苦豆子根二钱。水煎服。
④治烫伤:苦豆子根适量。研末,油调外敷。(性味以下出《内蒙古中草药》)
⑤治痢疾,黄疸热病,狂躁:苦豆子根二至三钱。煎汤服。(《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库页悬钩子
- 苦糖果
- 炉甘果
- 库页悬钩子根
- 苦壶卢蔓
- 苦瓜叶
- 苦白蹄
- 苦蓢树
- 苦蘵
- 芜荑酱
- 万年蒿
- 苦良姜
- 万年青
- 冷饭果
- 苦天茄
- 乌柳
- 昆明堵喇
- 苦竹茹
- 捆仙丝
- 了哥利
- 乌木屑
- 苦木
- 苦楝皮
- 乌龟
- 五叶薯
- 苦地胆根
- 苦菜
- 吴萸叶五加
- 乌鸡骟
- 空心莲子草
- 糠谷老
- 丽子藤
- 苦连翘
- 乱草
- 万年松
- 空心泡
- 万年柏
- 无花果叶
- 棱萼母草
- 乌龙摆尾
- 苦竹笋
- 乌尼参
- 吴茱萸
- 望江青
- 乌骨藤
- 空心木
- 苦葵鸦葱
- 栗子
- 五味子
- 油茶花
- 土一枝蒿
- 空柄假牛肝
- 猪牙皂
- 百味参
- 鹿茸
- 竹林消
- 撒发
- 树锦鸡儿
- 楤叶悬钩子
- 松寄生
- 松树梢
- 松笔头
- 松节
- 松萝
- 松蕈
- 树头发
- 树花
- 松叶防风叶
- 松叶防风花
- 松打七
- 松树皮
- 松根
- 松橄榄
- 松节油
- 松针
- 柿
- 树乌蝇羽
- 楤木根
- 水仙花
- 松叶
- 松油
- 松蘑
- 楤木叶
- 山茶子
- 山萩
- 束花石斛
- 水仙桃
- 山蒜
- 山银柴胡
- 柿根
- 树火麻
- 桑鳸
- 水八角
- 山芹根
- 山野扁豆
- 柿子
- 桑叶
- 水兰叶
- 山苍子
- 山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