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苓草
《中华本草》:茱苓草
拼音注音
Zhū Línɡ Cǎo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太白龙胆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tiana apiata N.E.Br.(G.Tsin-lingensis Limpr.f.)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开花时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15cm。基部被黑褐色枯老膜质叶鞘。根茎缩短,斜伸,具多数近肉质的须根。枝2-4个丛生,其中有1-3个营养枝和1个花枝;花枝直立,常紫红色,中空,光滑。基生叶柄长2-5cm;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8cm,宽0.4-0.7cm,先端钝,基部渐狭,中脉在两面明显;茎生叶短或几无柄,叶2-4对,叶片狭椭圆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3.5cm,宽0.3-0.6cm;上部叶较密集。花多数,顶生或腋生,聚成头状,无花梗;花萼管状钟形,长10-15mm,萼裂片反折或开展,不整齐;花冠黄色,具多数蓝色斑点,先端5齿裂,裂片问具褶,偏斜,截形或三角形,边缘具细齿;雄蕊5,着生于花冠下部,花丝线状钻形,花药狭长圆形;子房长8-11mm,两端渐狭,子房柄长9-11mm,花柱粗,柱头2裂,裂片外展,线形。蒴果内藏,卵状椭圆形,长11-15mm,果柄长至17mm。种子黄褐色,有光泽,长圆形,表面具海绵状网隙。花、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1900-3400m的山坡山顶。资源分布:特产于陕西秦岭、太白山。
性味
苦;性平
归经
肝;大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
调经活血;清热利尿。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白带;痢疾腹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研粉冲服,3~6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茱苓草
拼音注音
Zhū Línɡ Cǎo
来源
龙胆科龙胆属植物茱苓草Gentiana apiata N. E. Brown的全草。夏季采收,晒干。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调经活血,清热明目,利小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头晕,失眠,小便不利,淋症,崩漏,白带,痢疾,腹痛。
用法用量
2~4钱,水煎服,亦可研粉冲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茱苓草
拼音注音
Zhū Línɡ Cǎo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龙胆科植物秦岭龙胆的全草。夏、秋花期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左右。茎直立,细瘦,圆柱形,黄绿色。单叶对生,4~5对,疏生茎上;叶片线状披针形,长约3厘米,宽约3毫米,先端钝尖,基部略狭而抱茎,叶面绿色,主脉明显。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常2~3花,稀单生;花萼基部连成筒状,先端5浅裂,裂片披针形,略反曲;花冠黄色,杂有绿色小点,钟状折叠,先端5齿裂,裂片间只1浅齿副裂片;雄蕊5;子房上位。蒴果卵形,开裂为2果瓣。种子细小,多数,浅棕色,密生毛茸。花期夏季。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调经活血,清热明目,利小便。治月经不调,痛经,头晕失眠,小便不利,淋症,崩漏,白带,痢疾,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研末。
复方
①治痢疾,腹痛,小便不利:茱苓草、红石耳各二钱,朱砂七三钱,太羌活一钱。将药煎好,加香油一两及红白糖少许,稍凉后冲服太白米五至六分。
②治月经不调,痛经:茱苓草二两。研末。每次二钱,每日二次,黄酒冲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百日草
- 接骨木花
- 台湾厚壳树
- 管仲
- 野漆树叶
- 小灰包
- 续断
- 九管血
- 蠮螉
- 雀榕根
- 紫红鞭
- 新香草
- 鸽肉
- 味牛膝
- 宽穗兔耳风
- 九仙草
- 壶卢子
- 橄榄仁
- 黄鼬
- 草乌
- 木馒头
- 紫杜鹃
- 腐婢根
- 檀香泥
- 照山白
- 柑皮
- 水杨枝叶
- 沙枣花
- 维氏假瘤蕨
- 芹花
- 石莽草
- 樟树皮
- 白暨豚
- 白果根
- 肉桂油
- 荚蒾根
- 雀瓮
- 卷丹
- 匐地龙
- 红椋子
- 白蓝翠雀花
- 玳玳花
- 酸枣树皮
- 石栗叶
- 香鼬
- 含羞草根
- 隆萼当归根
- 凉喉茶
- 双花堇菜
- 铁扇子
- 金牛七
- 木香花
- 黄秦艽
- 海雹菜
- 光叶密花豆
- 三方草
- 杠香藤
- 绿豆皮
- 绣球防风根
- 紫油木皮
- 麻鱼骨
- 蒙莸
- 普贤菜
- 二仙桃
- 赤麻鸭
- 蒙古扁桃
- 铁皮石斛
- 丛枝蓼
- 紫苏苞
- 心叶百合
- 中华绣线梅
- 通骨消茎叶
- 滇南鸟足兰
- 羊毛绒球蟹
- 桑寄生
- 灯油藤子
- 铁树叶
- 香橼
- 沙冬青
- 莺
- 小冬青
- 地乌
- 红吹风
- 刺楸树皮
- 紫硇砂
- 蛇胆
- 桂皮紫萁
- 紫花芥
- 铁
- 菊苣
- 阿胶
- 腐婢
- 水八角莲
- 楮茎
- 刺五加
- 山合香
- 郁李仁
- 老鼠耳
- 山百足
- 心叶忽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