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竹芋
《中华本草》:花叶竹芋
拼音注音
Huā Yè Zhú Yù
英文名
Twocolor Arrowroot, rhizome of Twocolor Arrowroot
出处
始载于《广州常见经济植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竹芋科植物花叶竹芋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ranta bicolor Ke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ranta bicolor Ke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
花叶竹芋,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高25-40cm。基部有块茎。叶互生;叶柄长约2.5cm,叶枕长约5mm;叶片小圆形、椭圆形至卵形,长7-12cm,宽5-7cm,先端圆而具小尖头,基部圆或心形,边缘多少波浪形,叶面偻绿,中脉两侧有暗褐色的斑块,背面粉绿敬淡紫以。总状花序单生,总花梗长6-10cm;苞片2-4,披针形,长2.5-3cm;每一苞片内有3对花,花梗约与苞片等长;萼片长约5mm;花冠白色,管长4mm,裂片披针形,第约8mm;外轮的2枚退化雄蕊较大,花瓣状,倒卵形,先端微凹,白色而有青紫色的斑点和线条;内轮的退化雄蕊很小。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
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原产巴西。
性味
味苦;辛;性寒;小毒
归经
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痈疽;疮疡;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内服:煎汤,3-6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辛、性寒,有小毒。有清热消肿的功能。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叶竹芋
来源
竹芋科花叶竹芋Maranta bicolor Ker,以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布
广东。
性味
微苦、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消肿。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牛奶树
- 野洋烟根
- 樟树子
- 两指剑
- 青木香
- 水晶鱼
- 虾筏草
- 山小橘
- 昆明鸡脚黄连
- 老鸦花藤
- 棣棠花
- 蓼实
- 药芹菜根
- 慈竹沥
- 大叶胡枝子
- 甘蔗
- 大榆蘑
- 麦刺藤叶
- 壶卢秧
- 刺竹笋
- 蝉蜕
- 龟版胶
- 灵芝草
- 大金刀
- 鸭脚木皮
- 棱子芹
- 野樱桃根
- 蛤蒌
- 细叶卷柏
- 芦荟根
- 杧果树皮
- 入地金牛
- 脐带
- 偏翅唐松草根
- 破牛膝
- 青活麻
- 松毛火绒草
- 阳桃根
- 小鸦葱
- 砂仁花
- 土金耳环
- 桃枝
- 钟花草
- 榆耳
- 枣槟榔
- 肾精子
- 羖羊角
- 一枝黄花
- 石龙芮子
- 山郎木叶
- 山薄荷
- 木天蓼
- 洋蓍草
- 消毒药
- 石仙桃
- 鹿筋
- 桂子
- 使君子
- 春尖油
- 血见愁
- 三叶枫
- 刺五加
- 鹿梨根皮
- 新疆卫矛
- 蓟罂粟根
- 飞龙掌血叶
- 云南柴桂
- 银柴胡
- 石上蕉
- 灰菜
- 茶子心
- 大叶蛇泡簕
- 点地梅
- 黄脚鸡
- 石彭子
- 龙胆草
- 柳根
- 咸秋石
- 桂皮紫萁
- 藏紫菀
- 落新妇根
- 野牡丹根
- 窿缘桉叶
- 金钱草
- 文蛤
- 大蛇药
- 黄花鸢尾
- 雪山鼠尾草
- 草苁蓉
- 鲮鱼
- 芦竹笋
- 刺山茶根皮
- 霞天曲
- 驴蹄草
- 高粱
- 水曲柳
- 雉肝
- 红鬼笔
- 禾叶毛兰
- 大巢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