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龙草
《中华本草》:斩龙草
拼音注音
Zhǎn Lónɡ Cǎo
别名
千里光、大蓬蒿
英文名
Herb of Argun Groundsel
出处
出自《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羽叶千里光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necio argunensis urcz.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钱用或扎成把晒干。
原形态
羽叶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柱根缩短,须根多事细索状,并有歪斜的地下茎。地上茎直立,单生或丛生,有纵细纹,无毛或于先端有白色细毛,上部多分枝,向外展开。基生叶成莲座状,花后脱落,有柄,卵状椭圆形,边缘具圆钝或尖锐锯齿,无毛或仅沿中脉处有毛;中部叶无柄,椭圆形,长6-10cm,宽3-6cm,羽状深裂,裂片约6对,条形,全缘或有1-2小裂片或齿,先端尖或钝,上面近无毛,下面色浅而被疏蛛丝状毛;上部叶小,椭圆状披针形至条形,边缘作不规则的羽裂或不裂。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复伞房状;梗细长,有细条形苞叶;总苞片近钟状,长约5-6mm,外面有条形苞片;总苞片1层,约13个,条形,先端尖,边缘膜质,背面被蛛丝状毛;舌状花10余个,黄色,舌片条形;筒状花多数;缘花舌状,1层,雌性,长7-10mm,先端具不明显齿裂;盘花管状,多层,两性,长约6mm,先端5裂。瘦果,椭圆形,有纵沟;冠毛白色,长约5m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草地、山坡、林缘、溪岸、喜,喜阴湿地。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形状
性状鉴别 根茎两侧和下面生多数共同棕以或红棕色细根,根直径约1mm,质脆易断。茎圆柱形,直径0.3-0.6cm。上部多分枝;表面黄色,具明显纵条纹,宇航局被蛛丝状毛;质硬而脆,折断面见髓部大,白色。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羽状分裂,背面具短毛或蛛丝状毛。头状花序呈伞状排列,总序梗细长,花黄以或黄棕色。瘦果圆柱形,冠毛污白以,长约5mm。气微,味微苦。[br]以叶多、色绿、老梗少者为佳。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千里光宁碱(senecionine),全缘干里光碱(integerrimine),千里光菲灵碱(seneciphylline),奥氏千里光碱(otosenine),芝麻菜叶千里光碱(erucifoline),21-羟基全缘千里光碱(21-hydroxyintegerrimine)[1]。千里光宁碱N-氧化物(senecionine N-oxide),千里光菲灵碱 N-氧化物(seneciphyllinm N-oxide)等生物碱。
性味
味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主痢疾;咖啡肿痛;目赤;痈肿疮疖;瘰疬;湿疹;疥癣;毒蛇咬伤;蝎蜂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大剂可用至9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
各家论述
1.《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蛇、蝎、蜂咬螫伤。2.《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清肝明目。治急性结膜炎,咽喉炎,疮疖痈肿,湿疹、皮炎,毒蛇咬伤。3.《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清热解毒。治目赤肿痛,瘰疬,痒疹,腹痛下痢。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斩龙草
拼音注音
Zhǎn Lónɡ Cǎo
别名
大蓬蒿、额河千里光
来源
菊科千里光属植物羽叶千里光Senecio argunensis Trucz.,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
微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毒蛇咬伤,蝎、蜂蛰伤,疮疖肿毒,湿疹,皮炎,急性结膜炎,咽炎。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熏洗。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斩龙草
拼音注音
Zhǎn Lónɡ Cǎo
别名
千里光(《新疆中草药手册》)。
出处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菊科植物羽叶千里光的带根全草。夏季采收。
原形态
羽叶千里光,又名:阿贡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多数呈细索状,弯曲。茎直立,单生或丛生,有纵细纹,无毛或于先端稍有白色细毛,上部多分枝。叶上面深绿色,下面色较淡;基部叶有柄,卵状椭圆形,边缘具圆钝或尖锐锯齿,花后脱落;中部叶无柄,椭圆形,长8~10厘米,宽4~6厘米,羽状深裂,裂片边缘缺刻状或齿裂,先端尖;上部叶椭圆状披针形至线形,边缘作不规则的羽裂或不裂。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基部有多数线形小苞;苞片长椭圆形,边缘膜质;舌状花冠黄色,长7~10毫米;管状花长约6毫米,裂片长约1毫米。瘦果椭圆形,平滑。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荒草地、林边,喜阴湿地。分布我国东北以至华南等地。
性味
苦,寒,有毒。
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苦,寒。"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苦,寒,有小毒。"
归经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痢疾,瘰疬,急性结膜炎,咽喉炎,痈肿疮疖,湿疹,皮炎。
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蛇、蝎、蜂咬螫伤。"
②《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清肝明目。治急性结膜炎,咽喉炎,疮疖痈肿,湿疹,皮炎,毒蛇咬伤。"
③《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清热解毒。治目赤肿痛,瘰疬,痒疹,腹痛下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痈疮红肿,淋巴结核:羽叶千里光配薄荷,小毛茛捣敷。(《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②治急性结膜炎,咽喉炎:羽叶千里光五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③治赤痢腹痛:羽叶千里光配鼠曲草,煎汤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④治蛇、蝎、蜂咬螫伤:斩龙草茎、根二至三两,水煎服;另以鲜斩龙草嫩枝叶二至四两,捣敷患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红土子皮
- 大将军
- 树葫芦
- 兜兰
- 熊肉
- 黑络丸菌
- 银花子
- 土阿魏
- 铁线草
- 牡狗阴茎
- 鳞衣草
- 石蚕
- 假菠菜
- 雕骨
- 饭团根
- 三丫苦叶
- 胆汁
- 草果
- 苹果叶
- 鸡油菌
- 荛花
- 鼠李
- 白苏子油
- 龙血树
- 箭杆七
- 通脱木花上粉
- 地牯牛
- 山核桃皮
- 通脉丹
- 长叶柄野扇花
- 蝴蝶藤
- 狭叶瓦韦
- 龙常草
- 竻苋菜
- 天荞麦根
- 透骨香
- 臭梧桐子
- 茸毛木蓝
- 鲨鱼胆
- 小叶买麻藤
- 肉桂
- 大臭黄荆
- 羚羊肉
- 北鹤虱
- 大荃麻
- 刺瓜
- 大叶金锦香
- 琴叶榕
- 打破碗花花
- 大树甘草
- 紫红獐牙菜
- 巴戟天
- 蠮螉
- 鸡肚肠草
- 鸡血李
- 美味牛肝
- 鳝鱼血
- 人参果
- 短蕊万寿竹
- 跌破竻
- 槠子
- 草木樨
- 龙牙楤木果
- 理肺散
- 大理菊
- 蛇根木
- 赤茯苓
- 蟑螂
- 秦皮
- 邪蒿
- 大叶苣荬菜
- 鸡骨香
- 衣鱼
- 柚核
- 豹肉
- 鹤虱
- 胡枝子根
- 戟叶瓦韦
- 秧鸡
- 软皮树
- 紫薇花
- 稻槎菜
- 秋木瓜
- 辣薄荷
- 鸡脚参
- 紫杜鹃
- 龙葵根
- 牛巴嘴
- 牛耳草
- 百足藤
- 车前草
- 蝇子草
- 酸藤果
- 龙眼核
- 地棠花
- 石防风
- 矮脚南
- 蛇婆子
- 鸡胆
- 铁脚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