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卵
《中华本草》:雀卵
拼音注音
Què Luǎn
英文名
Sparrow egg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卵。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sser montanu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产卵时,捡取基卵,鲜用。
原形态
麻雀,小型鸟类。体长约12cm。嘴粗短,圆锥状,黑色。虹膜暗红褐色。额、后颈纯栗褐色。眼下缘、眼先、颏和喉的中部均黑色;颊、耳羽和颈侧白色,耳羽后部具有黑色斑块。上体砂褐色,翕和两肩密布黑色粗纹,并缀以棕褐色。两翅的小覆羽纯栗色,中和大覆羽黑褐而具白端,大覆羽更具棕褐色外缘;小翼羽、初级覆羽及全部飞羽均为黑褐色,各羽具有狭细的淡棕褐色边缘;外侧初级飞羽的缘纹,除第1枚外,其余羽基和近羽端两处,形稍扩大,成2道横斑状;内侧次级飞羽的缘纹较宽,棕色也较浓。尾暗褐色,羽缘较淡。胸和腹淡灰近白,沾有褐彩,两胁转为淡黄色,尾下覆羽较胁羽更淡。脚和趾均为黄褐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栖于有人类活动的地方。资源分布:分布遍布全国。
形状
性状鉴别,呈卵形,长径约1.5cm,直径约1cm。蛋壳表面淡青白色,可见棕色或棕褐色的细小雀斑散在,蛋壳易碎,内含蛋白和蛋黄。光泽和气味似鸡蛋。煮熟后,蛋黄极细腻。
性味
味甘;酸;性温
归经
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肾阳;益精血;调冲任。主男子阳痿;疝气;女子血枯;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或入丸剂。
注意
阴虚火旺者禁服。
复方
①治男子阴痿不起,女子带下,便溺不利,除疝瘕,决痈肿,续五脏气: 雀卵白和天雄末、菟丝子末为丸,空心酒下五丸。(《食疗本草》)②治男子阴痿: 菟丝子末一斤,于春二、三月取麻禾雀卵五百个,去黄用白,和丸梧子大。每八十丸,空心盐汤或酒下。腰痛加杜仲四分之一; 下元冷加附子六分之一。(《本草述》雀卵丸)
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素问》云: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血枯,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治之以乌鲗骨、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鲍鱼汁以利肠中及伤肝也。饭后药先,谓之后饭。按古《本草》乌鲗骨、藘茹等并不治血枯,然经法用之,是攻其所生所起耳。2.《纲目》:今人知雀卵能益男子阳虚,不知能治女子血枯,盖雀卵益精血耳。3.《本草经疏》:雀卵性温,补暖命门之阳气,则阴自热面强,精自足而有子也。温主通行,性又走下,故主下气也。雀肉及卵,古方同天雄服,此药性极热,有大毒,非阴脏及真阳虚惫者,慎勿轻饵。4.《别录》:主下气,男子阴痿不起。5.《医林纂要》:补心,明目,充髓。治鸡盲服。6.《会约医镜》:补阳滋阴。7.《随息居饮食谱》:利经脉,调冲任。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雀卵
拼音注音
Què Luǎn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蛋。
性味
甘咸,温。
①《别录》:"味酸,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温。"
归经
《会约医镜》:"入肾、命门二经。"
功能主治
补肾阳,益精血,调冲任。治男子阴痿,女子血枯、崩漏、带下。
①《别录》:"主下气,男子阴痿不起。"
②《医林纂要》:"补心,明目,充髓。治鸡盲眼。"
③《会约医镜》:"补阳滋阴。"
④《随息居饮食谱》:"利经脉,调冲任。"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入丸剂。
注意
《本草经疏》:"阴虚火盛者忌之。"
复方
①治男子阴痿不起,女子带下,便溺不利,除疝瘕,决痈肿,续五脏气:雀卵白和天雄末、菟丝子末为丸,空心酒下五丸。(《食疗本草》)
②治男子阴痿:菟丝子末一斤,于春二、三月取麻禾雀卵五百个,去黄用白,和丸,梧于大。每八十丸,空心盐汤或酒下。腰痛加杜仲四分之一,下元冷加附子六分之一。(《本草述》雀卵丸)
各家论述
①《本草图经》:"《素问》云: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血枯,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治之以乌鲗骨、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鲍鱼汁以利肠中及伤肝也。饭后药先,谓之后饭。按古《本草》乌鲗骨、藘茹等并不治血枯,然经法用之,是攻其所生所起耳。"
②《纲目》:"今人知雀卵能益男子阳虚,不知能治女子血枯,盖雀卵益精血耳。"
③《本草经疏》:"雀卵性温,补暖命门之阳气,则阴自热而强,精自足而有子也。温主通行,性又走下,故主下气也。""雀肉及卵,古方同天雄服,此药性极热,有大毒,非阴脏及真阳虚惫者,慎勿轻饵。"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大避债蛾
- 清香桂
- 山橘
- 烟管蓟
- 刺玫
- 梓菌
- 乌桕木根皮
- 白子菜
- 广金钱草
- 车前草
- 光风轮菜
- 土贝母
- 小牛肝菌
- 茯神木
- 藤本夜关门
- 芒叶小米草
- 苦壶卢蔓
- 树刁
- 甜草
- 刺血红
- 原羚角
- 地梢瓜
- 虎头兰
- 东风草
- 猕猴桃枝叶
- 驴蹄草
- 省雀花
- 太阳海星
- 贯众
- 大黄茎
- 大树跌打
- 石南
- 礁膜
- 夹竹桃
- 岩白菜素
- 香薷
- 接骨仙桃
- 六大天王
- 刺柄南星
- 白鹤灵芝
- 钝齿铃子香
- 渐尖毛蕨
- 岳桦
- 水茄冬
- 龙齿
- 鹌鹑蛋
- 石头菜
- 堇宝莲叶
- 蒌蒿
- 布荆
- 牡荆子
- 朝鲜一枝黄花
- 一把伞
- 桑沥
- 长柄臭黄荆
- 余甘子
- 湖北海棠
- 黄果茄
- 败酱
- 拔毒草
- 大豆黄卷
- 岩枇杷
- 十三年花
- 亚乎奴
- 小花酸藤子
- 心胆草
- 绿萼梅
- 柯蒲木
- 白千层
- 水牛角
- 红酸杆
- 黄颔蛇头
- 大叶蛇泡簕
- 脆骨风
- 珍珠菜
- 鹊豆
- 楮实子
- 红杉
- 茶子木花
- 薄荷素油
- 榕树果
- 西伯利亚青兰
- 白线蛇
- 山楂根
- 长叶柄野扇花
- 枸骨叶
- 大扁竹兰
- 大发表
- 山慈菇叶
- 榅桲皮
- 豆列当
- 倒扎龙
- 刺叶楤木
- 梨木灰
- 毛稔
- 土马鬃
- 黑种草
- 一枝黄花
- 白苏子油
- 三叶金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