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菜
《*辞典》:费菜
拼音注音
Fèi Cài
别名
养心草、倒山黑豆(《福建民间草药》),马三七、白三七、胡椒七(《湖南药物志》),七叶草(《闽东本草》),晏海豆丬、回生草(《福建中草药》),血草(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
出处
《救荒本草》
来源
为景天科植物费菜的全草或根。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肉质草本。根状茎粗而木质。茎直立,高15~40厘米,圆柱形,无毛。叶互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5厘米,宽5~12毫米,中部以上最广,先端稍圆,基部楔形,边缘近先端处有齿牙,几无柄。聚伞花序顶生,疏松;萼片5,披针形,钝头;花瓣5,橙黄色,披针形,锐头;雄蕊10,几与花瓣等长;鳞片小;雌蕊5,离生,较雄蕊稍长。蓇葖果星芒状开展,带红色或棕色。种子倒卵形,褐色。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岩上或河沟坡上。分布我国北部、中部。
性味
酸,平。
①《救荒本草》:"味酸。"
②《福建民间草药》:"酸,平,无毒。"
归经
《闽东本草》:"入心、肝、脾三经。"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宁心,利湿,消肿,解毒。治跌打损伤,咳血,吐血,便血,心悸,痈肿。
①《福建民间草药》:"抑肝宁心,清血热,疗心悸。"
②《湖南药物志》:"破血,活血,凉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注意
《闽东本草》:"肠胃虚弱,大便溏薄者忌用。"
复方
①治跌打损伤:㈠鲜费菜全草二两、(根三至四钱)。煎水去渣,甜酒调服;㈡鲜费菜茎、叶适量。切碎捣烂,稍加酒糟捣和,敷于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肺结核咯血不止:鲜费菜叶一至二两。冷开水洗净,阴干,分二至三次服,每次取叶数片,放在口内咀嚼。开水送服;或鲜费菜叶七片,冰糖一两,放在口内咀嚼,开水送下。(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
③治咳血,吐血,鼻衄,齿衄:鲜费菜全草三两。水煎服,或捣烂加开水擂汁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大肠出血:鲜费菜一两。炖酒吃。(《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刀伤、火伤、毒虫刺伤:费菜全草捣烂敷伤处。(《湖南药物志》)
⑥治癔病或心悸亢进:鲜费菜二两,蜂蜜二两,猪心一个(不剖削,保留内部血液)。置磁罐内,将费菜团团塞在猪心周围,勿令倒置,再加蜂蜜冲入开水,以浸没为度。放在锅内炖熟,去费菜,分二次食尽。(《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痈肿:费菜全草。捣烂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高血压、心烦面红:鲜费菜全草二两。水煎,酌加蜂蜜调服。(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东方狗脊
- 蕹菜
- 川木通
- 桃耳七
- 球花党参
- 黄瑞木
- 花榈木
- 七叶一把伞
- 一支箭
- 石柑子
- 蚌花
- 赶山鞭
- 楮实子
- 水藁本
- 枫香树根
- 饴糖
- 山大颜
- 鲤鱼
- 金线草
- 石灰华
- 龟胶
- 桉叶
- 龟甲胶
- 青药
- 柘树果实
- 八爪金龙
- 水黄
- 翻白叶
- 蜥蜴
- 赤小豆芽
- 长筒马先蒿
- 赤小豆
- 赤扬
- 姜三七
- 长石
- 长柄秋海棠
- 水榕木根
- 长瓣金莲花
- 赤楠根
- 川楝子
- 赤楠
- 地筋
- 鲤鱼胆
- 长果荜茇
- 鸱鸺
- 酒瓶花
- 长距兰
- 榛蘑
- 长管假茉莉
- 车桑子叶
- 黑种草
- 长叶丹参
- 沙塘木
- 长叶山竹子
- 车桑子根
- 车桑仔根
- 长管香茶菜
- 赤瓟根
- 齿叶泥花草
- 陈壶卢瓢
- 赤麻鸭
- 钗子股
- 刺楸
- 长叶实蕨
- 赤车
- 长梗石柑
- 长梗郁李
- 陈冬菜卤汁
- 长盖铁线蕨
- 赤翅蜂
- 醋
- 长柄赤车
- 醋栗
- 赤车使者
- 苦壶卢子
- 鲛鲨白
- 胡芦巴
- 獾骨
- 铁栏杆
- 滚龙草
- 匍伏堇
- 车螯
- 长叶水麻
- 长隔距兰
- 鱼鳞菜
- 柿花
- 长叶柄野扇花
- 长叶山芝麻
- 长管蝙蝠草
- 赤小豆花
- 车前子
- 长杆兰
- 醋柳果
- 长圆叶梾木枝叶
- 荨麻
- 灯台树
- 山橿
- 长瓣马铃苣苔
- 长梗排草
- 赤杨